眼睛中浆即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其形成与脉络膜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屏障功能受损、脉络膜血管痉挛或血流动力学异常相关,如精神紧张等致脉络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炎症等致RPE屏障功能受损,血管痉挛等致血流动力学异常等。
脉络膜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目前认为,多种因素可导致脉络膜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发生变化。例如,精神紧张、过度劳累等因素可能影响自主神经功能,进而影响脉络膜血管的调节,使得脉络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液体渗漏进入视网膜下间隙。有研究表明,长期处于高压力生活状态下的人群,发生中浆的风险相对较高,这可能与压力导致的神经内分泌调节紊乱,影响脉络膜血管通透性有关。
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屏障功能受损:RPE在维持视网膜外屏障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当RPE的结构或功能出现异常时,其屏障功能会受损。比如,一些炎症相关因素可能损伤RPE细胞,使其不能有效地阻挡脉络膜血管中的液体等物质进入视网膜下。年龄方面,中青年人相对更易出现RPE屏障功能受损相关的中浆情况,可能与该年龄段人群的RPE细胞代谢活跃,但自我修复等调节能力相对在某些情况下不够完善有关;从生活方式看,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影响RPE细胞的正常代谢,增加RPE屏障功能受损的风险。
脉络膜血管痉挛或血流动力学异常:脉络膜血管的痉挛或血流动力学改变也与中浆的形成有关。当脉络膜血管发生痉挛时,会导致局部的血液灌注异常,进而影响脉络膜-视网膜的营养和代谢平衡。有研究发现,部分中浆患者存在脉络膜血管血流速度的异常改变,这可能是由于血管自身的调节功能失调,或者是受到全身因素(如血压波动等)的影响。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群,其血压的不稳定可能更容易诱发脉络膜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异常,从而增加中浆的发病几率;而女性在月经周期等生理变化过程中,体内激素水平的波动可能也会对脉络膜血管的功能产生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浆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