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知道得了结肠息肉
结肠息肉早期可能无症状,随发展有便血、肠道刺激等表现,高危人群需警惕;检查方法有结肠镜、钡剂灌肠、粪便潜血试验;高危人群包括有家族息肉病史、长期肠道炎症、不良生活方式者,中老年为相对易患人群,男女性整体发病率无绝对差异但特定息肉有不同特点
一、症状表现
结肠息肉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随着息肉增大或数量增多,可能出现一些表现。比如便血,多为大便表面带血,血色鲜红,量一般不多;还可能有肠道刺激症状,如腹痛、腹泻、便秘等,部分患者会出现黏液便,即大便中带有黏液。不同年龄、性别人群表现可能无显著差异,但有家族息肉病史的人群需更警惕。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如高脂、低纤维饮食的人群,结肠息肉发生风险相对较高,若本身有肠道炎症性疾病病史,也可能增加结肠息肉的发生几率。
二、检查方法
1.结肠镜检查:这是诊断结肠息肉最主要的方法。通过结肠镜可以直接观察肠道内的情况,能清晰看到结肠黏膜上是否有息肉,还可以对息肉进行活检,明确其性质是腺瘤性息肉还是炎性息肉等。一般建议45岁以上人群常规进行结肠镜筛查,有家族息肉病史等高危人群应更早开始筛查,且检查前需进行肠道准备,清空肠道内容物以便观察。
2.钡剂灌肠检查:通过向肠道内注入钡剂,然后进行X线检查,可发现较大的息肉。但相对结肠镜来说,其准确性稍差,对于较小的息肉可能容易漏诊。
3.粪便潜血试验:可检测大便中是否有隐匿的血液,若结果呈阳性,提示肠道可能有出血情况,需要进一步检查排查是否存在结肠息肉等病变,但该试验不能直接确诊结肠息肉。
三、高危人群识别
有家族性结肠息肉病家族史的人群属于高危人群,这类人群往往从青少年时期就可能开始出现结肠息肉;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等肠道炎症性疾病的患者,患病10年以上者结肠息肉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另外,长期高脂、低纤维饮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也是结肠息肉的高危人群。不同年龄阶段中,中老年人群相对更易患结肠息肉,男性和女性在整体发病率上无绝对明显差异,但某些特定类型息肉可能在不同性别中有不同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