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中医叫什么
焦虑症在中医中归属于“百合病”“脏躁”“郁证”等范畴,“郁证”发病与情志内伤等多因素有关,不同年龄人群发病有差异,生活方式等可增风险,既往病史者易诱发;“脏躁”多发生于中青年女性,因阴血不足五脏失养致相关表现;“百合病”因心肺阴虚内热致神志等异常,临床诊断治疗需综合考虑各因素辨证论治。
“郁证”范畴
从“郁证”角度来看,中医认为其发病与情志内伤、饮食不节、体质因素等有关。情志不舒,肝气郁结,导致气机不畅,进而影响脏腑功能。例如,长期的精神压力、情绪抑郁等可使肝气郁结,出现情绪焦虑、抑郁,胸胁胀痛等症状;若肝郁化火,还可能伴见烦躁易怒、口干口苦等表现;而脾虚痰阻也可能引发焦虑相关症状,因为脾失健运,痰浊内生,蒙蔽心窍,出现胸闷、痰多、神疲等伴随焦虑的状态。不同年龄人群发病情况有所差异,儿童可能因学习压力、家庭环境等因素导致肝郁气滞等情况;女性由于生理周期、内分泌等特点,相对更易因情志因素引发郁证相关焦虑表现;老年人可能因机体功能衰退、对自身健康过度担忧等导致气血不足、肝郁脾虚等情况而出现焦虑症状。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熬夜、缺乏运动、过度劳累、长期处于高压环境等都可能增加焦虑症在中医范畴相关表现的发生风险。对于有既往病史的人群,如本身有慢性疾病的患者,疾病带来的不适及对预后的担忧等更易诱发情志方面的异常,进而出现类似焦虑症中医范畴的表现。
“脏躁”范畴
“脏躁”多发生于女性,尤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其主要表现为精神恍惚,常悲伤欲哭,不能自主,心中烦乱,睡眠不安等,与焦虑症中部分情绪不稳定、易激惹、睡眠障碍等表现有相似之处。多因阴血不足,五脏失养,心失所养而致。比如,女性在月经前后、妊娠、产后等特殊生理时期,阴血相对不足,若情志不遂,就容易引发脏躁相关表现,出现焦虑不安等症状。
“百合病”范畴
“百合病”临床可见神志恍惚、精神不定等症,也与焦虑症有一定关联,常因心肺阴虚内热所致,表现为精神、饮食、行动等方面的异常,与焦虑症患者出现的身心不适、功能紊乱等表现有相通之处。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在这些中医范畴相关病症的发生发展中各有特点,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进行辨证论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