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结肠镜检查有什么区别
溃疡性结肠炎与克罗恩病结肠镜检查在病变部位、形态、黏膜血管改变及并发症表现等方面存在区别,特殊人群检查有不同关注要点,病史特殊患者需提前评估进镜难度及风险。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累及直肠和结肠黏膜呈连续性分布,溃疡浅、血管纹理改变明显,易出现中毒性巨结肠;克罗恩病病变节段性非对称分布,多在回肠末端和右半结肠,溃疡纵行深,血管改变相对不典型,肠腔狭窄更易出现,特殊人群检查需考虑其自身情况,病史特殊患者要提前评估进镜相关情况。
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累及直肠和结肠黏膜,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向上扩展,可累及全结肠甚至末段回肠。结肠镜下可见病变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血管纹理模糊、紊乱或消失,质脆易出血,可见弥漫性糜烂或多发性浅溃疡,表面附有脓性分泌物,病情缓解期可见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炎性息肉及桥状黏膜等。
克罗恩病:病变呈节段性、非对称性分布,可累及胃肠道任何部位,以回肠末端和右半结肠多见。结肠镜下可见病变肠段黏膜呈铺路石样或纵行溃疡,溃疡周围黏膜正常或呈鹅卵石样,病变之间的黏膜外观正常,可有肠腔狭窄、炎性息肉等表现,病变肠段之间黏膜正常是其重要特征。
病变形态
溃疡性结肠炎:溃疡一般较表浅,呈弥漫性分布,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多为浅小溃疡,严重时可融合成大片溃疡。
克罗恩病:溃疡多为纵行或匐行性溃疡,较深,可深达黏膜下层甚至肌层。
黏膜血管改变
溃疡性结肠炎:黏膜血管纹理改变明显,充血水肿导致血管纹理模糊、紊乱或消失情况较为突出,且易出现接触性出血。
克罗恩病:黏膜血管改变相对溃疡性结肠炎没那么典型,病变肠段与正常肠段之间血管纹理相对正常肠段可能有一定改变,但不如溃疡性结肠炎显著。
并发症表现
溃疡性结肠炎:严重并发症如中毒性巨结肠相对常见,结肠镜下可见结肠壁增厚、结肠袋消失等表现。
克罗恩病:肠腔狭窄相对更易出现,结肠镜下可见肠腔不同程度的狭窄,有时需结合其他检查评估狭窄程度及性质。
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进行结肠镜检查时需更关注其心肺功能等基础情况,检查前要做好充分的肠道准备;儿童患者则要根据其年龄、体重等调整检查相关操作及准备情况,确保检查安全且能准确获取病变信息。在病史方面,有既往腹部手术史等特殊病史的患者,进行结肠镜检查时要提前评估进镜难度及风险,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和操作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