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鼻息肉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和抗组胺药物。鼻用糖皮质激素是治疗鼻息肉一线药物,具抗炎抗水肿作用,儿童使用需谨慎;口服糖皮质激素用于重症等情况,需注意全身不良反应;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拮抗受体抑制炎症等,儿童长期使用安全性待观察;抗组胺药物对伴过敏因素患者可减轻过敏反应,多为辅助治疗,儿童使用需注意剂型剂量等。
一、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1.鼻用糖皮质激素:是治疗鼻息肉的一线药物,具有抗炎、抗水肿的作用。通过局部给药,能直接作用于鼻腔黏膜,减轻鼻息肉的炎症反应,缩小息肉体积。多项临床研究表明,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可以改善鼻塞、流涕等症状,延缓鼻息肉的生长。例如,一些随机对照试验显示,连续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数周后,鼻息肉患者的主观症状和客观检查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均可使用,但儿童使用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选择合适的药物及剂型,同时要关注长期使用可能带来的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风险,如儿童长期使用可能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有一定影响,需密切监测。
2.口服糖皮质激素:一般用于鼻息肉体积较大、病情较严重或鼻用糖皮质激素效果不佳的情况。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可以迅速减轻炎症反应和水肿,但由于其全身不良反应相对较多,如可能引起血糖升高、血压波动、骨质疏松等,所以使用时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疗程。对于有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病史的患者要格外谨慎,需权衡利弊后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1.作用机制:通过拮抗白三烯受体,抑制白三烯介导的炎症反应和黏膜水肿。临床研究发现,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部分鼻息肉患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改善鼻塞等症状。对于不能耐受糖皮质激素或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能是一种选择。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均可使用,但对于儿童的长期使用安全性还需进一步观察研究,有相关病史的患者使用时也需告知医生以便综合评估风险。
三、抗组胺药物
1.作用:对于伴有过敏性因素的鼻息肉患者,抗组胺药物可以减轻鼻黏膜的过敏反应,缓解流涕、打喷嚏等症状。但单纯使用抗组胺药物对鼻息肉的直接治疗作用有限,多作为辅助治疗。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均可使用,不过儿童使用时要注意药物的剂型和剂量选择,有过敏病史的患者使用时需遵循抗组胺药物的使用原则,同时注意可能出现的嗜睡等不良反应对生活和学习(儿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