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积食推拿方法
介绍了针对宝宝积食的五种推拿方法,包括清胃经(位置、操作及作用)、摩腹(位置、操作及作用)、揉板门(位置、操作及作用)、推四横纹(位置、操作及作用)、按揉足三里(位置、操作及作用),还提及推拿时的注意事项,如室内温度、洗手保暖、严重情况及时就医及婴儿推拿要轻柔等。
一、清胃经
1.位置:位于拇指掌面近掌端第一节。
2.操作方法:家长用拇指螺纹面着力,从拇指根向拇指尖方向直推,操作100-300次。清胃经能清胃热、除烦止渴,对于宝宝积食导致的胃部不适有一定缓解作用,研究表明通过推拿清胃经可调节胃肠蠕动相关神经递质,改善胃肠功能。
二、摩腹
1.位置:整个腹部。
2.操作方法:家长用掌面或四指并拢着力,以肚脐为中心,做圆周运动。顺时针摩腹100-200次。摩腹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有研究显示摩腹能增加肠道血流量,改善消化吸收功能,对于宝宝积食引起的腹胀等有良好的缓解作用,不同年龄段的宝宝都可适用,但要注意力度适中,根据宝宝的耐受情况调整。
三、揉板门
1.位置:位于手掌大鱼际平面。
2.操作方法:用拇指端揉板门,操作100-200次。揉板门能健脾和胃、消食化滞,对宝宝积食有较好的调理作用,相关研究发现揉板门可影响胃肠道激素的分泌,进而促进消化。
四、推四横纹
1.位置:位于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掌侧,掌指关节横纹处。
2.操作方法:用拇指桡侧从食指横纹处推向小指横纹处,操作100-200次。推四横纹有调和气血、消积导滞的作用,有助于改善宝宝积食状况,临床实践表明该推拿手法对小儿消化不良等积食相关问题有一定疗效。
五、按揉足三里
1.位置: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2.操作方法: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足三里,每次按揉1-3分钟。足三里是强壮穴,按揉足三里能健脾和胃、促进消化,对宝宝积食有辅助调理作用,研究显示按揉足三里可调节胃肠运动功能,增强消化能力,不同年龄的宝宝都可进行该操作,但要注意力度适宜,避免损伤宝宝皮肤。
温馨提示:在给宝宝进行积食推拿时,要注意室内温度适宜,避免宝宝着凉。推拿前家长要洗净双手,保持手部温暖。如果宝宝积食情况较为严重,长时间没有缓解或者出现其他异常症状,如持续呕吐、高热等,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同时,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儿,推拿时更要轻柔,密切观察宝宝的反应,以宝宝感觉舒适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