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怎么引起的
尿酸升高引发痛风的原因包括尿酸生成过多和尿酸排泄减少,尿酸生成过多有内源性嘌呤代谢紊乱及外源性嘌呤摄入过多,尿酸排泄减少包括肾脏功能异常、药物影响及年龄、肥胖等其他因素,如内源性嘌呤代谢中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活性增高致尿酸生成增,长期大量食高嘌呤食物使外源性嘌呤摄入多,肾脏疾病等致肾脏排尿酸障碍,噻嗪类利尿剂等药物干扰尿酸排泄,中老年及肥胖者易痛风。
一、尿酸生成过多
1.内源性嘌呤代谢紊乱:人体自身的嘌呤代谢过程中,一些酶的缺陷或功能异常会导致内源性嘌呤生成增多。例如,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活性增高,会使嘌呤合成的起始物质增多,进而导致尿酸生成增加。有研究表明,约10%的痛风患者存在此类酶的异常情况,使得体内嘌呤快速代谢为尿酸,超出正常排泄能力,从而引发痛风。
2.外源性嘌呤摄入过多:长期大量摄入高嘌呤食物是导致尿酸升高的重要因素。像动物内脏(如肝、肾等)、海鲜(如虾、蟹、贝类等)、浓肉汤等食物中嘌呤含量极高,若经常过量食用,会使外源性嘌呤摄入骤增,超出机体的代谢和排泄能力,致使血尿酸水平升高,增加痛风发作风险。例如,长期每周多次食用大量海鲜的人群,其痛风患病率明显高于饮食中嘌呤摄入较少的人群。
二、尿酸排泄减少
1.肾脏功能异常:肾脏是尿酸排泄的主要器官,肾脏疾病会影响尿酸的排泄。如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会使尿酸从肾小球滤过的量减少;肾小管分泌尿酸功能障碍,会导致尿酸重吸收增加或分泌减少。慢性肾炎患者由于肾脏结构和功能受损,尿酸排泄能力下降,血尿酸水平容易升高,进而诱发痛风。据统计,约2/3的痛风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肾脏尿酸排泄障碍。
2.药物影响:某些药物会干扰尿酸的排泄。例如,噻嗪类利尿剂会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排泄,使尿酸在体内潴留;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在小剂量使用时也会影响尿酸的排泄。长期服用这类药物的人群,若不注意监测血尿酸水平,容易引发痛风发作。比如,高血压患者长期服用噻嗪类利尿剂控制血压时,需密切关注尿酸变化,因为这类药物可能导致尿酸升高从而诱发痛风。
3.其他因素:年龄也是影响尿酸排泄的一个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肾脏功能逐渐衰退,尿酸排泄能力下降,中老年人群痛风患病率相对较高。此外,肥胖人群由于体内脂肪组织增多,会影响尿酸的代谢和排泄,也是痛风的高发人群之一。例如,体重指数(BMI)超过28的肥胖者,痛风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人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