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胰腺炎做什么检查更清晰
胰腺炎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淀粉酶(发病后2-12小时升高,24小时达高峰,超3倍以上可确诊,需结合临床鉴别,儿童参考值与成人不同)、尿淀粉酶(发病后12-24小时升高,下降慢,持续1-2周,受尿量影响大)、血清脂肪酶(发病后24-72小时升高,持续7-10天,对就诊晚的患者诊断价值高);影像学检查有腹部超声(胰腺炎筛查首选,可发现胰腺肿大等,但受肠气干扰,儿童检查需轻柔)、增强CT(诊断重要标准,能显示胰腺形态等,发病后24-48小时检查合适,过敏体质需谨慎)、MRCP(对鉴别胆道疾病引起的胰腺炎有价值,可显示胆道和胰管形态,病情危重不能配合者不适用,儿童需评估耐受性等)。
一、实验室检查
1.血淀粉酶:血清淀粉酶在发病后2-12小时开始升高,24小时达到高峰,48小时后开始下降,持续3-5天。血淀粉酶超过正常值3倍以上可确诊胰腺炎,但需注意,腮腺炎、消化性溃疡穿孔等疾病也可引起血淀粉酶升高,需结合临床症状鉴别。对于儿童患者,血淀粉酶的参考值与成人有差异,需依据儿童年龄段的正常范围来判断。
2.尿淀粉酶:尿淀粉酶在发病后12-24小时开始升高,下降缓慢,持续1-2周。尿淀粉酶受尿量影响较大,不如血淀粉酶特异性高,但在血淀粉酶恢复正常后,尿淀粉酶仍可能升高。
3.血清脂肪酶:血清脂肪酶在发病后24-72小时开始升高,持续7-10天,对就诊较晚的胰腺炎患者诊断价值较高,且特异性也较好。
二、影像学检查
1.腹部超声:是胰腺炎筛查的首选方法,可发现胰腺肿大、胰周渗出等情况,但对于胰腺形态的显示可能受肠气干扰,尤其是肥胖患者或胃肠气体较多时,可能影响对胰腺细节的观察。在儿童中,腹部超声相对安全,可作为初步筛查手段,但要注意操作时的轻柔,避免对儿童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2.增强CT:是诊断胰腺炎的重要标准,能清晰显示胰腺的形态、胰腺周围组织及腹腔内的情况,可判断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如有无胰腺坏死、胰周脓肿等并发症。一般在发病后24-48小时进行检查较为合适,能更好地评估胰腺的病变情况。对于过敏体质的患者,需提前告知医生,谨慎选择增强CT检查。
3.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对于鉴别胆道疾病引起的胰腺炎有重要价值,可清晰显示胆道系统和胰管的形态,有助于发现胆道结石、胆道狭窄等病因。但对于病情危重、不能配合检查的患者不适用。在儿童中,需根据具体情况评估是否进行MRCP检查,考虑儿童的耐受性和辐射暴露等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