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肾阴虚和肾阳虚
肾阴虚是肾脏阴液不足致濡养功能减弱的证候,多因久病、禀赋、房劳等引起,有虚热表现(五心烦热等)及肾失养表现(腰膝酸软等);肾阳虚是肾脏阳气虚衰致温煦功能减弱的证候,多由素体阳虚等引起,有虚寒表现(畏寒怕冷等)及肾失温煦表现(男子阳痿等、小便清长等),中老年人、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及有慢性疾病史人群易患相应病症。
一、肾阴虚
(一)定义
肾阴虚是指肾脏阴液不足,濡养功能减弱所表现的证候。多因久病耗伤、禀赋不足、房劳过度或过服温燥劫阴之品等引起。
(二)主要表现及相关机制
1.虚热表现:由于阴液不足,不能制阳,虚热内生,常见五心烦热(即双手心、双足心发热及自觉心胸烦热)、潮热(按时发热或按时热势加重,如潮汐之有定时)、盗汗(入睡后汗出,醒后汗止)等。从中医理论角度,阴不制阳,阳热相对偏亢,导致机体出现虚热状态。在现代医学中,可能与内分泌功能紊乱等机制相关,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时,机体代谢加快,可能出现类似肾阴虚的虚热表现。
2.肾的失养表现:肾阴不足,腰膝失于濡养,可出现腰膝酸软;肾开窍于耳及二阴,肾阴亏虚,耳窍失养则耳鸣,二阴失润可出现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数等。在年龄方面,中老年人由于机体逐渐衰退,阴液相对不足,更容易出现肾阴虚;在生活方式上,长期熬夜、过度劳累、性生活不节制等人群,也易损耗肾阴而出现肾阴虚表现。对于有慢性疾病病史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可能损伤阴液,增加肾阴虚的发生风险。
二、肾阳虚
(一)定义
肾阳虚是指肾脏阳气虚衰,温煦功能减弱所表现的证候。多由素体阳虚、年老肾亏、久病伤肾、房劳过度等因素引起。
(二)主要表现及相关机制
1.虚寒表现:阳气不足,温煦失职,可见畏寒怕冷、四肢发凉(尤以手足为甚)、面色苍白或黧黑等。从中医理论分析,阳气亏虚,机体失却温煦,故有畏寒肢冷等表现。在现代医学中,可能与心血管功能调节异常等有关,例如外周血管收缩功能障碍时,可出现肢体末端血液循环差、畏寒等类似肾阳虚的表现。
2.肾的失于温煦表现:肾主生殖、主水等功能,肾阳不足,生殖功能受影响,可出现男子阳痿、早泄,女子宫寒不孕;肾主水,肾阳不足,气化失司,可出现小便清长、夜尿频多、浮肿(腰以下为甚)等。在年龄因素上,老年人肾阳渐衰,更容易发生肾阳虚;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居住寒冷环境、过度劳累、恣食生冷等人群,易损伤肾阳;有慢性肾脏疾病病史的人群,肾脏功能受损,也可能影响肾阳的功能,导致肾阳虚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