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类风湿病怎么办
类风湿关节炎需早期综合诊断评估,包括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一般治疗涵盖休息锻炼与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有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和生物制剂,外科治疗针对内科治疗不佳且关节严重畸形者,患者需定期随访监测以调整治疗方案。
一、早期诊断与评估
类风湿关节炎(RA)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需综合患者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患者若出现关节晨僵(持续至少30分钟)、多关节(如双手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等)对称性肿胀疼痛等表现,应及时就医。实验室检查方面,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等具有重要诊断价值,抗CCP抗体对RA的特异性较高。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RA表现可能与成人不同,儿童多有关节外表现如发热、皮疹等;女性患RA风险相对较高,可能与激素等因素有关,有RA家族史者需密切监测。
二、一般治疗
1.休息与锻炼:在关节急性炎症期需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加重关节损伤;缓解期则应进行适当锻炼,如游泳、关节活动度训练等,有助于维持关节功能,增强肌肉力量,改善生活质量,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的患者锻炼方式和强度需个体化调整,比如儿童RA患者锻炼要在专业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运动损伤关节。
2.生活方式调整:注意保暖,避免关节受寒,寒冷可能诱发或加重关节疼痛;保持健康的体重,过重会增加关节负担,尤其是负重关节如膝关节等,对于有肥胖问题的RA患者,减轻体重可显著改善关节症状。
三、药物治疗
1.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甲氨蝶呤是常用的DMARDs,可延缓病情进展,但不同年龄患者使用需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儿童使用要严格把控剂量和监测相关指标;来氟米特等药物也可根据患者情况选用。
2.生物制剂:对于病情较严重的患者,可考虑使用生物制剂,如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等,但其使用有严格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在医生评估后使用,特殊人群如孕妇、有严重感染史者等要谨慎。
四、外科治疗
对于经内科治疗效果不佳、关节严重畸形影响功能的患者,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如关节置换术等,手术时机的选择需综合患者病情、身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不同年龄患者术后康复也有不同特点,儿童术后康复要注重关节功能的逐步恢复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五、定期随访与病情监测
患者需定期到医院随访,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评估病情控制情况,根据病情变化动态调整治疗措施,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不同年龄患者随访频率和检查项目可能有所差异,比如儿童RA患者要关注生长发育指标与病情治疗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