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雀斑和黄褐斑
雀斑与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日晒相关,5岁左右开始出现,好发面部,针尖至米粒大小淡褐至深褐斑点,孤立不融合,儿童期发病,皮肤镜见表皮内黑素细胞巢状分布呈“靶样外观”,伍德灯下亮黄色荧光;黄褐斑与内分泌、日晒、慢性疾病、化妆品等相关,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好发面部曝光部位对称性片状色素沉着,无自觉症状,夏季加重冬季减轻,皮肤镜见表皮基底层及真皮上部黑素颗粒沉积等,伍德灯下棕色或深褐色荧光,可通过多方面区分两者。
一、发病原因
1.雀斑:主要与遗传因素有关,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一般在5岁左右开始出现,女性居多,常因日晒后加重。例如有研究表明,约70%的雀斑患者有家族遗传史,且在紫外线照射后,皮肤中的黑色素细胞会产生更多黑色素,导致雀斑颜色加深、数量增多。
2.黄褐斑: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与内分泌因素密切相关,如女性妊娠、口服避孕药等情况易引发。此外,紫外线照射也是重要诱因,长期日晒会激活酪氨酸酶,促使黑色素合成增加。另外,一些慢性疾病如肝病、甲状腺疾病等也可能导致黄褐斑的发生,还有化妆品使用不当也可能刺激皮肤引发黄褐斑。
二、临床表现
1.雀斑:好发于面部,特别是鼻部及两颊部位,表现为针尖至米粒大小的圆形或卵圆形淡褐色至深褐色斑点,孤立不融合,数目多少不一,夏季日晒后颜色加深、数目增多,冬季则减轻。儿童期发病是其较明显的特点,一般无自觉症状。
2.黄褐斑: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好发于面部曝光部位,如颧骨突出部位、前额、两颊等,表现为对称性的片状色素沉着斑,颜色呈淡褐色、深褐色不等,形状不规则,边界一般较清楚,常呈蝶形分布,无自觉症状,病情有一定季节性,一般夏季加重,冬季减轻。
三、皮肤镜检查特点
1.雀斑:皮肤镜下可见表皮内黑素细胞增多,呈巢状分布,可见特征性的“靶样外观”,即中央为褐色小点,周围绕以浅色晕。
2.黄褐斑:皮肤镜下可见表皮基底层及真皮上部有较多黑素颗粒沉积,血管周围有炎症细胞浸润表现,可见毛细血管扩张等情况。
四、伍德灯检查表现
1.雀斑:伍德灯下表现为亮黄色荧光,因为雀斑中的黑素对长波紫外线吸收较强,所以在伍德灯照射下呈现特殊的荧光颜色。
2.黄褐斑:伍德灯下表现为棕色或深褐色荧光,其荧光特点与黄褐斑内黑素分布及理化性质有关。
五、鉴别要点总结
通过发病原因、临床表现、皮肤镜及伍德灯检查等多方面可区分雀斑和黄褐斑。雀斑遗传相关性强,发病年龄早,皮损为散在小斑点;黄褐斑与内分泌等多因素相关,发病年龄多在中青年女性,皮损为对称性片状色素沉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