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耳炎是怎样引起的
急性中耳炎的发生与病原体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免疫力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等是常见病原体;儿童咽鼓管短宽直及上呼吸道感染可致咽鼓管功能障碍;儿童免疫系统不完善及全身性疾病影响免疫力;居住环境拥挤和吸烟环境等影响发病。
一、病原体感染
1.肺炎链球菌:是引起急性中耳炎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儿童时期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容易受到肺炎链球菌的侵袭,尤其是2-5岁的儿童,其鼻咽部携带肺炎链球菌的概率较高,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肺炎链球菌可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引起感染。
2.流感嗜血杆菌:也是常见的致病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在儿童群体中较为常见,它能产生多种酶和毒素,破坏中耳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急性中耳炎的发生。
3.卡他莫拉菌:同样可引发急性中耳炎,该菌具有较强的粘附性,容易定植在中耳部位,进而引起炎症反应。
二、咽鼓管功能障碍
1.解剖结构因素:儿童的咽鼓管相对较短、宽且直,呈水平位,这种解剖特点使得鼻咽部的病原体更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例如,婴儿在仰卧位吃奶时,乳汁容易通过短而宽的咽鼓管逆流进入中耳,增加了急性中耳炎的发病风险。
2.上呼吸道感染影响: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时,鼻黏膜充血肿胀,咽鼓管咽口受到影响,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内的分泌物无法及时排出,从而有利于病原体的滋生繁殖,引发急性中耳炎。比如,患有普通感冒时,鼻腔分泌物增多,可能会波及咽鼓管,使中耳通气引流受阻。
三、免疫力因素
1.儿童自身特点:儿童的免疫系统尚不完善,抵抗力相对较弱,对病原体的抵御能力较差。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系统逐渐发育成熟,急性中耳炎的发病概率会有所降低。例如,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功能较低,相比年长儿更容易患上急性中耳炎。
2.全身性疾病影响:患有某些全身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腺样体肥大等,会影响呼吸道的正常功能,进而影响咽鼓管的通气和引流,增加急性中耳炎的发生几率。例如,腺样体肥大会阻塞后鼻孔和咽鼓管咽口,导致中耳通气不畅,容易引发反复的急性中耳炎。
四、环境因素
1.居住环境拥挤:在人口密集、居住环境拥挤的地方,病原体更容易传播,儿童处于这样的环境中,接触病原体的机会增加,从而提高了急性中耳炎的发病风险。
2.吸烟环境影响:如果儿童生活在吸烟的环境中,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刺激呼吸道黏膜,损伤黏膜的防御功能,使儿童更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进而增加急性中耳炎的发病可能。孕妇吸烟也会对胎儿的呼吸道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增加新生儿患急性中耳炎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