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停搏的临床表现包括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异常、面色苍白或发绀、瞳孔散大,意识丧失是因脑供血中断,大动脉搏动消失是心脏无法泵血致大动脉无足够血流,呼吸异常是呼吸中枢供血不足,面色苍白或发绀是血液循环停止致外周组织供血不足,瞳孔散大是眼部缺血缺氧致瞳孔括约肌功能丧失。
意识丧失:心脏停搏后,脑供血迅速中断,患者会在短时间内出现意识突然丧失,例如成年人可能会突然晕倒在地,儿童也会表现为突然失去原有的活动状态、对周围刺激无反应等。这是因为脑对缺血缺氧非常敏感,心脏停搏导致脑血流中断,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对于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如患有冠心病、心肌病等,心脏停搏发生时意识丧失可能会更快出现;而对于健康人群,在心脏停搏初期也会迅速出现意识丧失。
大动脉搏动消失:主要是指颈动脉和股动脉搏动不能触及。以颈动脉为例,施救者可以用手指按压患者气管两侧的颈动脉部位,正常情况下能感觉到明显的搏动,而心脏停搏时此处搏动消失。这是因为心脏停搏后,心脏无法将血液泵出,大动脉内没有足够的血液流动来形成可触及的搏动。不同年龄的人群,大动脉搏动的触及方式和判断标准是相似的,但儿童由于体型较小,触摸颈动脉时要注意力度适中。对于有颈部外伤等特殊情况的患者,可能需要触摸股动脉来判断大动脉搏动是否存在。
呼吸异常:心脏停搏后,呼吸也会很快出现异常,表现为呼吸停止或呈叹息样、濒死样呼吸。这是因为呼吸中枢的供血依赖于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停搏后,呼吸中枢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导致呼吸节律和深度发生改变。对于儿童来说,呼吸异常的表现可能更需要结合整体的生命体征来判断,如同时伴有口唇发绀等表现。
面色苍白或发绀:由于心脏停搏,全身血液循环停止,血液不能有效地输送到外周组织,皮肤黏膜会出现面色苍白的表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逐渐出现发绀,即皮肤和黏膜呈现青紫色。这是因为缺氧导致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加,在皮肤黏膜处表现出来。不同肤色的人群,发绀的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但原理是相同的。对于有贫血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心脏停搏时面色苍白可能会更为明显,而发绀的出现可能会相对延迟,因为其本身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基础值可能就较高。
瞳孔散大:心脏停搏后,眼睛的瞳孔会逐渐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这是因为眼部的血液循环也依赖于心脏的泵血,心脏停搏后,眼部神经等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瞳孔括约肌功能丧失,瞳孔逐渐散大。在儿童中,判断瞳孔散大时要注意与正常儿童的瞳孔大小进行对比,但如果出现心脏停搏,瞳孔散大的表现是较为典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