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的治疗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一般治疗需休息监测并去除诱因;药物治疗有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洋地黄类药物等;非药物治疗包括迷走神经刺激法、电复律、导管消融治疗等,不同年龄人群在各治疗方式上有不同要求和注意事项。
一、一般治疗
1.休息与监测:发作时患者应立即休息,同时密切监测心率、血压、心电图等指标,了解病情变化。对于不同年龄人群,休息要求有所不同,儿童需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以促进身体恢复,成人则应避免剧烈活动。有基础心脏疾病病史的患者更需严格监测,防止病情加重。
2.去除诱因:积极寻找并去除可能诱发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因素,如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镁等)、过度疲劳、精神紧张、饮酒、喝咖啡等。不同性别患者诱因可能存在差异,女性在生理期或情绪波动较大时更易受诱因影响,应特别注意调节情绪和生活方式。
二、药物治疗
1.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等,通过阻断β受体,减慢心率,可用于治疗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但对于有哮喘病史的患者应慎用,因为此类药物可能诱发哮喘发作。
2.钙通道阻滞剂:例如维拉帕米等,能抑制钙离子内流,减慢房室结传导,从而终止心动过速发作。但严重心力衰竭、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禁用。
3.洋地黄类药物:如地高辛等,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但在使用时需注意其中毒风险,尤其是老年患者肾功能减退时更易发生中毒。
三、非药物治疗
1.迷走神经刺激法
压迫眼球:适用于成人患者,嘱患者闭眼向下看,用手指在眶下压迫眼球,每次10-15秒,但切勿同时压迫两侧眼球,以免发生视网膜缺血。儿童由于眼球结构特殊,一般不采用此方法,防止造成眼部损伤。
按压颈动脉窦: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先按压一侧颈动脉窦,每次5-10秒,未奏效时再按压另一侧,注意此方法老年患者慎用,防止发生脑血管意外。
Valsalva动作:让患者深吸气后屏气,再用力做呼气动作,如吹口哨状。儿童患者进行Valsalva动作时需谨慎,要根据其年龄和身体状况适当调整力度。
2.电复律: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可考虑电复律治疗。但电复律有一定的禁忌证,如洋地黄中毒引起的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等情况不宜采用。不同年龄患者电复律的能量选择有所不同,儿童需根据体重等因素精确选择合适能量。
3.导管消融治疗:对于频繁发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患者,可考虑导管消融治疗。该治疗方法适用于成年患者,儿童患者需严格评估病情后再决定是否采用,因为儿童心脏结构和生理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存在一定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