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炎和肠胃炎区别是什么
胃肠炎与肠胃炎概念本质接近常混用,严格言胃肠炎侧重胃黏膜炎症,肠胃炎涵盖胃和肠道炎症;病因有感染因素(病毒、细菌感染及相应感染途径)和非感染因素(化学物质刺激、食物过敏及相关人群风险);症状有共同的腹痛、腹泻等,也有胃肠炎更突出胃部症状、肠胃炎胃肠道症状更综合的差异;诊断靠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等,治疗先对症支持,感染因素引起的需据情况处理,特殊人群治疗谨慎,临床需综合多因素判断处理。
一、概念定义
胃肠炎是胃黏膜和肠黏膜发炎,通常由病毒、细菌、寄生虫感染或化学毒物、药物等引起;肠胃炎是胃和肠道的炎症,病因与胃肠炎类似,二者在概念本质上较为接近,常被混用,但严格来说胃肠炎更侧重于强调胃黏膜的炎症,肠胃炎涵盖胃和肠道的炎症情况。
二、病因方面
感染因素:
病毒感染:如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可引发胃肠炎或肠胃炎,不同年龄段人群均可能感染,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相对更易受轮状病毒侵袭,生活中不注意手卫生、接触被污染物品等是常见感染途径。
细菌感染:沙门菌、大肠杆菌等细菌感染时,不同年龄人群感染风险不同,不良的饮食卫生习惯,像食用不洁食物等是重要诱因,比如年龄较小的儿童若食用了被细菌污染的母乳或配方奶也可能患病。
非感染因素:
化学物质刺激: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药物可能刺激胃肠黏膜引发炎症,不同用药史人群风险有差异,有长期服用此类药物病史的人群需格外留意。
食物过敏:某些特殊体质人群食用过敏食物后可导致胃肠炎症,有食物过敏史的人群要避免接触相关过敏食物。
三、症状表现
共同症状:都可能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腹泻程度和频率因个体差异及病因不同而有所不同,年龄较小的儿童腹泻严重时易出现脱水等并发症,需密切关注。
差异体现:胃肠炎相对更突出胃部症状,如恶心、呕吐可能更为明显;肠胃炎则胃肠道症状整体表现较综合,肠道症状可能相对更突出一些,但这种差异并非绝对,很多时候难以严格区分。
四、诊断与治疗
诊断:主要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等,如粪便常规、血常规等辅助诊断,不同年龄患者检查时的配合度等会影响诊断过程,儿童可能需要家长更好地协助提供病史等信息。
治疗:一般先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如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预防脱水等,对于感染因素引起的情况,根据具体病原体情况考虑是否需要进行相应处理,但不涉及具体药物服用剂量等指导,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等在治疗时需特别谨慎,遵循更严格的医疗指导原则。
总之,胃肠炎和肠胃炎在概念、病因、症状、诊断治疗等方面既有联系又有一定可区分之处,实际临床中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判断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