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率bpm指每分钟心脏跳动次数,正常成年人安静时60-100次/分钟,不同人群有差异;心率异常分过快和过慢,过快由生理或病理因素致,过慢也分生理和病理情况;监测方法有触诊法(摸桡动脉或颈动脉计数)和电子设备监测(可穿戴设备或动态心电图监测仪)。
一、心率bpm的基本含义
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而“bpm”是“beatsperminute”的缩写,即每分钟搏动次数。正常成年人安静状态下心率一般在60-100次/分钟。不同年龄人群心率范围有所差异,儿童心率相对较快,新生儿心率可在120-140次/分钟左右,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趋近于成年人水平;老年人心率可能相对偏慢,但一般也不应低于50次/分钟。性别方面,一般来说,成年女性心率比成年男性稍快一些。生活方式对心率也有影响,比如运动时心率会加快,这是因为身体需要更多氧气和能量供应,心脏需要更快跳动来满足需求;而休息、睡眠时心率会相对减慢。有心血管病史的人群心率可能会出现异常变化,比如冠心病患者可能因心肌缺血等原因导致心率异常,需要密切监测心率情况。
二、心率bpm异常的意义
1.心率过快
当心率超过100次/分钟时属于心动过速。生理情况下,剧烈运动、情绪激动、饮酒、喝咖啡或浓茶等都可能引起心率暂时性增快。病理情况下,发热、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心力衰竭、某些心脏病等都可导致心率过快。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加速机体代谢,使心脏负担加重,从而引起心率加快。
2.心率过慢
心率低于60次/分钟属于心动过缓。生理情况下,运动员或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由于心脏功能较好,安静时心率可能会低于60次/分钟,但一般无不适症状。病理情况下,窦性心动过缓可能与颅内压增高、阻塞性黄疸、甲减等有关;房室传导阻滞等心脏传导系统疾病也会导致心率过慢。比如,颅内压增高时,会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心率减慢。
三、心率bpm的监测方法
1.触诊法
可以触摸桡动脉(手腕内侧)或颈动脉(颈部两侧)来感受心跳次数。触摸桡动脉时,将食指和中指放在手腕横纹上方、肱桡肌内侧,感受脉搏跳动,计数1分钟。触摸颈动脉时,用食指和中指轻按在甲状软骨旁软组织处,感受动脉搏动,计数1分钟。但要注意触摸颈动脉时力度不宜过大,以免影响脑部供血。
2.电子设备监测
现在有很多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等,具有监测心率的功能,它可以持续实时监测心率变化,对于了解日常活动中的心率情况很有帮助。还有动态心电图监测仪,能连续记录2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心率和心电图变化,对于捕捉阵发性心律失常等情况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