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神经炎是什么症状
皮肤神经炎会出现多种症状,包括感觉异常(有麻木感、刺痛或灼痛)、皮肤感觉减退以及皮肤外观改变(有皮肤颜色变化、皮肤质地改变),不同人群因自身特点在不同症状上有不同易发性,如年龄较大、有糖尿病病史等人群在相应症状上更易出现,儿童、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等人群在感觉减退上更易出现,老年人、有血管性疾病病史等人群在颜色变化上更易出现,长期处于干燥环境、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等人群在质地改变上更易出现
感觉异常:
麻木感:患者会感觉皮肤有麻木的感觉,就像有一层东西覆盖,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变得迟钝。这种麻木感可能出现在身体的某一局部区域,比如某一条神经分布的皮肤区域,年龄较大的人群由于身体机能衰退,神经更容易出现问题,从而相对更易发生皮肤神经炎导致麻木感;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如缺乏运动、久坐等,也可能影响神经的正常功能,增加皮肤神经炎发生的风险,进而出现麻木症状。
刺痛或灼痛:皮肤会出现刺痛或灼痛的感觉,疼痛程度不一,有的可能比较轻微,偶尔出现,有的则较为剧烈,频繁发作。对于女性来说,在特殊生理时期,身体的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对神经产生一定影响,相对更容易出现神经敏感性变化,从而在皮肤神经炎时更易感受刺痛或灼痛;有糖尿病病史的人群,高血糖会损害神经,导致神经病变,更容易引发皮肤神经炎出现刺痛或灼痛症状。
皮肤感觉减退:
皮肤对触摸、温度等刺激的感觉能力下降。例如,用棉签轻触皮肤时,患者不能像正常人那样清晰感知到触摸,或者对冷热的感知也变得不灵敏。儿童由于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相对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导致皮肤神经炎出现感觉减退;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人群,免疫系统攻击神经,也容易引发皮肤神经炎导致感觉减退。
皮肤外观改变:
皮肤颜色变化:受累神经支配的皮肤可能出现颜色改变,如变红、变紫或变白等。变红可能是因为局部血液循环或神经调节导致血管扩张等原因引起;变紫可能与血液循环障碍等有关;变白可能是神经病变影响了皮肤的营养供应等。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下降等原因,血液循环相对较差,在出现皮肤神经炎时更易出现皮肤颜色变化;有血管性疾病病史的人群,本身血管状态不佳,也更容易在皮肤神经炎时出现皮肤颜色改变。
皮肤质地改变:皮肤可能变得粗糙、干燥,或者出现变薄等情况。粗糙干燥可能是因为神经病变影响了皮肤的汗腺、皮脂腺等附属器的功能,导致皮肤分泌功能异常;变薄可能与神经病变影响了皮肤的营养代谢等有关。长期处于干燥环境的人群,皮肤本身就容易干燥,在出现皮肤神经炎时这种质地改变可能会更明显;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人群,身体营养状况不佳,也更容易出现皮肤质地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