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用双氧水怎么清洗
外耳道清洗的准备工作、具体步骤及注意事项。准备工作包括物品、环境、患者准备;具体步骤为暴露外耳道、注入双氧水、吸出液体;注意事项涉及不同年龄患者及特殊病史患者的操作要点,还有清洗后的生活方式注意事项。
一、准备工作
1.物品准备:3%过氧化氢溶液(即双氧水)、干净的棉球或纱布、医用镊子、温水、合适的光源(如手电筒)等。
2.环境准备:选择一个相对安静、温暖且光线充足的环境,避免孩子紧张或因环境不适而乱动。
3.患者准备: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如坐立位或侧卧头偏向患侧,以便于清洗操作。
二、具体清洗步骤
1.暴露外耳道:使用手电筒照亮外耳道,用医用镊子夹取干净棉球轻轻擦拭外耳道表面的污垢,但不要深入过深,避免损伤鼓膜。
2.注入双氧水:将双氧水缓慢注入外耳道内,一般注入量以不超过外耳道容积为宜,通常1-2毫升左右。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轻柔,防止因操作不当导致不适或损伤。注入后可让患者保持原来的体位片刻,使双氧水与耳道内的分泌物、脓液等充分接触,一般等待1-2分钟,利用双氧水与有机物接触时会分解产生氧气气泡的原理,起到松动和清洁的作用。
3.吸出液体:使用医用镊子夹取干净棉球或使用专门的吸引器将外耳道内的双氧水及软化的分泌物等吸出。对于儿童患者,操作要更加轻柔、迅速,避免长时间停留导致不适。可以多次重复注入和吸出的步骤,直到外耳道内的污垢基本被清理干净,但一般不超过3次重复操作,以免对外耳道和鼓膜造成过度刺激。
三、注意事项
1.年龄因素
儿童:儿童的外耳道较为狭窄、娇嫩,在清洗过程中要格外小心,动作必须轻柔。要密切观察儿童的反应,如出现哭闹、躁动不安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因为儿童的鼓膜相对脆弱,不当操作容易导致鼓膜损伤。同时,要选择合适大小的棉球和注入合适量的双氧水,避免因操作不当引起耳部疼痛、感染加重等情况。
成人:成人相对耐受度稍高,但也需注意操作的轻柔,避免用力过猛导致外耳道黏膜损伤。
2.特殊病史患者
鼓膜穿孔患者:绝对禁忌直接向中耳腔注入双氧水,因为双氧水进入中耳腔可能会刺激内耳结构,引起剧烈疼痛、眩晕等不适,还可能导致感染扩散等严重后果。此类患者清洗外耳道时要更加轻柔,避免液体流入中耳。
耳部有严重感染且疼痛剧烈患者:在清洗前应先由医生评估病情,清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疼痛反应,若患者疼痛难以忍受,应及时停止操作并采取相应的镇痛及抗感染等处理措施。
3.生活方式相关:清洗后要注意保持耳部清洁干燥,短时间内避免进水,防止再次感染。如果患者有游泳、洗澡等可能导致耳部进水的生活方式,应在清洗后加强耳部防护,如佩戴耳塞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