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状结肠炎的症状有哪些
乙状结肠炎的症状包括消化系统症状(如左下腹或下腹部隐痛、大便次数增多呈稀便等、频繁便意但排便量少的里急后重)、全身症状(如病情轻时低热、重时高热,以及全身乏力)和其他症状(如长期患病致体重减轻、部分患者出现关节疼痛等肠道外表现)
腹痛:多为左下腹或下腹部隐痛,程度不一,有的患者疼痛具有一定规律性,如便前疼痛明显,排便后可缓解,但也有部分患者疼痛无明显规律。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无法准确表达腹痛部位,多表现为哭闹不安等。对于有既往肠道疾病史的患者,腹痛症状可能会因原发病的影响而有所不同,比如既往有肠道息肉病史的患者,发生乙状结肠炎时腹痛可能与单纯乙状结肠炎患者有所差异。
腹泻:大便次数增多,可为稀便、黏液便或脓血便。急性发作期腹泻症状可能较为频繁,每天可达数次至十余次不等。不同年龄阶段患者腹泻表现有差异,婴幼儿腹泻可能伴有呕吐、发热等症状,而成年患者可能主要以大便性状改变和次数增多为主要表现。如果患者合并有肠道感染等情况,腹泻可能会加重,且大便中脓血等情况可能更明显。
里急后重:患者有频繁的便意,但每次排便量很少,总有排不干净的感觉。这是由于炎症刺激乙状结肠直肠部位,导致直肠感受器敏感所致。对于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等特殊生理时期,可能会因盆腔充血等因素影响,里急后重症状可能会稍有不同,但一般不影响其基本表现。
全身症状
发热:病情较轻时可能仅有低热,体温在37.5℃-38℃左右,病情较重时可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5℃。儿童患者对发热的耐受性与成人不同,婴幼儿发热时可能伴有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等表现,而成年患者高热时可能会感到乏力、头痛等。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发生乙状结肠炎并发热时,需要更加密切监测血糖等情况,因为感染等因素可能会影响血糖控制。
乏力:患者会感觉全身没有力气,活动耐力下降。这是因为炎症反应导致身体处于应激状态,消耗增加,营养物质代谢紊乱等因素引起。老年患者本身身体机能减退,发生乙状结肠炎出现乏力症状时,可能会影响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家人更多的照顾。
其他症状
体重减轻:由于肠道炎症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长期患病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体重逐渐下降。尤其是儿童患者,体重不增或下降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对于有基础营养状况不佳的患者,如患有恶性肿瘤等疾病后又发生乙状结肠炎,体重减轻的情况可能会更加明显,需要关注其营养支持情况。
肠道外表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关节疼痛、皮肤红斑等肠道外表现。关节疼痛多为非侵蚀性、非畸形性关节炎,可累及大关节或小关节。皮肤红斑可能表现为结节性红斑等,女性患者在经期等特殊时期,皮肤红斑等表现可能会有变化,但一般不影响其基本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