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热就痒的皮肤病
胆碱能性荨麻疹由体温上升致胆碱能神经释放乙酰胆碱作用肥大细胞发病,青年多见;夏季皮炎因夏季炎热湿度大致汗液刺激皮肤引发,成年人四肢伸侧易患;汗疱疹是皮肤湿疹样超敏反应,各年龄段可发病,青少年及成年人炎热多汗时易发作;应对建议包括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等一般护理及不同人群注意事项。
一、胆碱能性荨麻疹
1.发病机制:当人体受热、精神紧张、摄入热饮或酒精饮料等,体温上升,促使胆碱能神经发生冲动而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肥大细胞而发病。在1:5000乙酰胆碱做皮试或划痕试验时,可在局部发生风团,周围出现卫星状小风团。
2.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受刺激后数分钟出现直径1-3mm的圆形丘疹性风团,周围有程度不一的红晕,常散发于躯干上部和上肢,互不融合,自觉剧痒、麻刺感或烧灼感,有时仅有剧痒而无皮损,可于30-60分钟内消退。
3.人群特点:多见于青年,主要由于运动、受热、情绪紧张、进食热饮或乙醇饮料后,躯体深部温度上升,促使乙酰胆碱作用于肥大细胞而发病。儿童若运动量大、易紧张等也可能高发。
二、夏季皮炎
1.发病机制:与夏季气候炎热、湿度大密切相关,汗液使皮肤角质层浸渍,导致汗腺导管口阻塞,汗液潴留后外渗刺激皮肤而引发炎症。
2.临床表现:好发于成年人的四肢伸侧,尤以小腿最为常见。皮损初为红斑,迅速出现密集的针尖至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搔抓后可出现抓痕、血痂、皮肤肥厚及色素沉着,无糜烂及溃疡。自觉剧烈瘙痒和灼热感。
3.人群特点:夏季高温环境下,长时间处于户外工作或活动的人群易患,成年人相对儿童更易受夏季高温高湿影响发病。
三、汗疱疹
1.发病机制:可能是一种发生于皮肤的湿疹样超敏反应,精神因素如紧张、抑郁等可能诱发,镍、铬等金属过敏也与汗疱疹的发生有关,炎热季节多汗促使发病。
2.临床表现:好发于手掌、手指侧面、指端皮肤,常对称分布。初期为表皮深处的小水疱,略高出皮肤表面,常无红晕,水疱内含清澈或混浊的浆液,一般不自行破裂,干涸后形成脱皮,露出红色新生上皮,薄而嫩,此时常感疼痛。自觉不同程度的瘙痒或烧灼感。
3.人群特点: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多见于青少年及成年人,在炎热季节或多汗的人群中更易发作,部分患者可能有个人或家族的过敏史。
四、应对建议
1.一般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过热环境,减少剧烈运动、热水烫洗等可能诱发瘙痒的因素。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2.特殊人群注意:儿童应避免在炎热时段过度活动,及时擦干汗液,选择舒适的棉质衣物;老年人皮肤较为敏感,夏季需注意室内温度调节,保持皮肤干爽,若出现一热就痒情况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盲目用药加重皮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