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病的症状是什么
肠胃病有多种常见症状,腹痛因不同病因有不同特点,如胃溃疡呈周期性节律性、肠道易激综合征与排便及情绪相关等;急性腹泻感染性腹泻有相应特征且儿童需防脱水,慢性腹泻炎症性肠病有长期及伴随症状;胃炎等可致恶心呕吐,胃溃疡等会引发食欲不振,肠道菌群失调、长期卧床等会造成腹胀。
一、腹痛
不同病因导致的腹痛特点:
对于胃溃疡引起的腹痛,多呈周期性、节律性,疼痛常在餐后0.5-1小时出现,至下次餐前缓解,其发生与胃酸刺激溃疡面有关。
肠道易激综合征引起的腹痛,常与排便相关,排便后疼痛可缓解,且疼痛程度和规律可能受情绪影响,因为肠道神经与情绪中枢存在密切联系,生活方式改变如压力大、焦虑等可能诱发或加重症状。
对于有长期饮酒史、既往有胃部疾病病史的人群,出现腹痛更需警惕肠胃病恶化,需及时就医排查。
二、腹泻
急性腹泻的特征:
感染性腹泻多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引起,如志贺菌感染导致的腹泻,常伴有黏液脓血便,同时可能伴有发热,体温可升至38℃-39℃左右,这是因为病原体在肠道内引发炎症反应,刺激肠道黏膜分泌增多并导致黏膜损伤出血。
对于儿童急性腹泻,由于其肠道功能发育不完善,腹泻容易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需密切关注其精神状态、尿量等情况,若出现精神萎靡、尿量明显减少等症状,提示脱水较严重,应及时处理。
慢性腹泻的情况:
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引起的慢性腹泻,病程较长,可能伴有腹痛、体重下降等症状,体重下降可能是因为肠道炎症影响营养吸收,患者常出现进行性消瘦。
三、恶心呕吐
引起恶心呕吐的原因:
胃炎患者常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尤其是急性胃炎,多与饮食不洁有关,如食用被细菌污染的食物后,胃黏膜受到刺激,通过神经反射引起恶心呕吐。
对于孕妇,在妊娠早期出现的恶心呕吐属于正常的妊娠反应,但如果呕吐严重导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也需要进行干预。这是因为妊娠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影响胃肠道功能。
四、食欲不振
肠胃病导致食欲不振的机制:
胃溃疡患者由于胃部疼痛不适、消化功能受到影响,食物在胃内排空延迟,导致患者进食后很快有饱腹感,从而出现食欲不振。
对于老年人,本身胃肠功能减退,若患有肠胃病,更容易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且由于老年人新陈代谢缓慢,食欲不振可能导致营养摄入不足,进一步影响身体康复,需要注意通过调整饮食种类等方式来保证基本营养需求。
五、腹胀
腹胀的发生原理:
肠道菌群失调可引起腹胀,当肠道内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增多时,肠道内气体产生和吸收失衡,导致气体在肠道内积聚引起腹胀。
对于有长期卧床史的患者,胃肠蠕动减慢,容易出现腹胀,这是因为长期卧床使胃肠蠕动的动力不足,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发酵产气增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