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偏曲是什么意思
鼻中隔偏曲是鼻中隔形态向一侧或两侧偏曲或局部突起并致鼻腔功能障碍,有解剖结构基础,常见鼻塞、鼻出血、头痛等症状,可通过前鼻镜、鼻内镜、鼻窦CT检查诊断,无症状者定期观察,有症状者多手术治疗,不同年龄人群相关情况有差异。
一、解剖结构基础
鼻中隔由骨、软骨和黏膜构成,正常情况下鼻中隔应该是居中的。但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多种因素可能导致鼻中隔的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出现偏曲。例如,在儿童时期,如果鼻部受到外伤,或者腺样体肥大影响鼻腔通气,长期用口呼吸,都可能影响鼻中隔的正常发育,增加鼻中隔偏曲的发生风险。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其发生鼻中隔偏曲的原因可能有所不同。儿童时期外伤或腺样体肥大是常见诱因;成年人则多因鼻部外伤、鼻腔鼻窦肿瘤等原因导致。
二、常见症状表现
鼻塞:这是鼻中隔偏曲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如果偏曲部位压迫同侧下鼻甲,可引起同侧鼻塞;若偏曲呈“S”形,则可能两侧都有鼻塞。对于儿童患者,长期鼻塞可能影响呼吸,进而影响睡眠质量和生长发育。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良好的鼻腔通气对氧气摄入和身体正常代谢很重要,长期鼻塞可能导致夜间睡眠缺氧,影响生长激素分泌等。
鼻出血:多发生在偏曲的凸面、骨棘或骨嵴的顶尖部,此处黏膜较薄,受气流和尘埃刺激易发生糜烂、破溃出血。老年人由于鼻腔黏膜相对脆弱,且可能存在高血压等基础疾病,鼻出血时止血相对困难。而儿童鼻出血相对较频繁,但一般出血量相对较少,多与偏曲部位黏膜干燥、糜烂有关。
头痛:偏曲的部位压迫中鼻甲或下鼻甲,可引起同侧反射性头痛。不同年龄人群对头痛的感受和表述可能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哭闹、烦躁不安等,而成人则能明确表述头痛的部位和性质。
三、诊断方法
前鼻镜检查:通过前鼻镜可以初步观察鼻中隔的形态,判断是否有偏曲以及偏曲的类型和部位。但对于一些隐蔽部位的偏曲可能观察不够全面。
鼻内镜检查:能更清晰、全面地观察鼻中隔各部位的情况,可发现前鼻镜检查难以发现的偏曲。对于儿童患者,鼻内镜检查相对成人可能需要更轻柔的操作,避免引起患儿不适。
鼻窦CT检查:可清晰显示鼻中隔与相邻结构的关系,对于判断鼻中隔偏曲的程度、范围以及是否合并鼻窦病变等有重要价值。
四、治疗原则
无症状的鼻中隔偏曲:一般无需治疗,定期观察即可。对于儿童患者,要关注其鼻腔通气和生长发育情况,定期进行鼻腔检查。
有症状的鼻中隔偏曲:多采用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矫正偏曲的鼻中隔,改善鼻腔通气和相关症状。手术方式有传统的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等。对于儿童患者,手术时机的选择需要谨慎考虑,要充分评估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尽量选择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手术方式和时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