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鼻出血常见原因分为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局部因素有鼻黏膜干燥、外伤、鼻部炎症、鼻腔异物;全身因素包括血液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维生素缺乏、内分泌紊乱等,家长需掌握正确止血方法,有基础疾病小儿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并引导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鼻黏膜干燥:小儿鼻腔黏膜较薄且脆弱,若空气过于干燥(如秋冬季节室内暖气开放、长时间处于空调环境等),鼻黏膜容易干燥、破裂出血。例如,在干燥的环境中,鼻黏膜的水分易流失,导致黏膜上皮细胞干燥、脱落,进而引发血管破裂出血。
外伤:小儿活泼好动,容易发生鼻部外伤,如挖鼻、碰撞等。挖鼻会直接损伤鼻黏膜的血管,而鼻部碰撞可能导致鼻骨骨折、鼻腔内血管破裂等,从而引起鼻出血。比如孩子玩耍时不小心撞到鼻子,就可能出现鼻出血的情况。
鼻部炎症:常见的有急性鼻炎、鼻窦炎等。炎症会使鼻黏膜充血、肿胀,鼻黏膜上的血管变得脆弱,容易破裂出血。例如,小儿患急性鼻炎时,鼻腔黏膜处于炎症状态,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出血。
鼻腔异物:小儿有时会将小物件塞入鼻腔,异物长期刺激鼻黏膜,可引起鼻黏膜糜烂、出血。比如孩子将小珠子、纸团等塞进鼻腔,未及时取出,就可能导致鼻出血。
全身因素
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容易出现鼻出血;白血病患儿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异常,血小板生成减少,同时白细胞异常增生可能浸润骨髓外组织,影响凝血机制,也常出现鼻出血症状。
心血管系统疾病:像高血压、动脉硬化等。虽然儿童时期高血压相对少见,但某些继发性高血压,如肾脏疾病引起的高血压,也可能导致小儿鼻出血。例如,患有肾小球肾炎的小儿,可能伴随血压升高,进而出现鼻出血情况。
维生素缺乏:维生素C、维生素K等缺乏会影响凝血功能。维生素C缺乏会使血管壁的韧性降低,容易破裂出血;维生素K参与凝血因子的合成,缺乏时会导致凝血障碍。比如长期挑食、偏食的小儿,容易出现维生素缺乏,从而增加鼻出血的风险。
内分泌紊乱:在青春期的小儿可能出现内分泌紊乱情况,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也可能引发鼻出血。甲状腺功能亢进时,机体代谢亢进,交感神经兴奋,可能导致鼻黏膜血管扩张、出血。
温馨提示:对于小儿鼻出血,家长需保持冷静,让孩子坐下或半卧位,头稍向前倾,用手指捏住鼻翼两侧5-10分钟,同时可用冷水袋或湿毛巾敷前额和后颈,以促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若频繁鼻出血或出血量较大,应及时就医。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小儿,如患有血液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更要密切关注鼻出血情况,积极治疗原发病,预防鼻出血反复发作。同时,要引导小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挖鼻等不良行为,保持室内适宜的湿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