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不齐的症状及危害
心律不齐有心悸、头晕、胸闷、乏力等症状,还会带来危害,长期可引发心功能不全,心房颤动等可增加脑卒中风险,严重心律不齐如室性心动过速等可导致猝死,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者等相关人群受影响更甚。
一、心律不齐的症状
(一)心悸
患者常能感觉到心脏跳动异常,可表现为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的跳动,这种心悸感在安静状态下可能更为明显,不同年龄人群感受可能略有差异,一般人群多能自我察觉心脏跳动的异常节奏,但儿童可能难以准确描述,需家长留意其是否有躁动、面色异常等表现。
(二)头晕
心律不齐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发生变化,可能影响脑部供血,从而引起头晕症状。对于老年人,本身血管弹性可能下降,脑部供血相对更为敏感,心律不齐时更容易出现头晕,严重时可能导致站立不稳甚至摔倒;年轻人若长期熬夜、生活不规律引发心律不齐,也可能出现头晕情况,但相对老年人可能程度稍轻。
(三)胸闷
心脏节律异常会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使心肌供血供氧出现一定障碍,进而引发胸闷不适。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如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心律不齐时胸闷症状可能更为明显,且可能伴有胸痛等表现;中青年人群若因精神压力大等因素出现心律不齐,也可能有胸闷症状,但持续时间可能相对较短。
(四)乏力
由于心脏泵血功能受到心律不齐的影响,全身组织器官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会使患者感到乏力。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体现有所不同,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本身基础体能较差,心律不齐时乏力感可能更易凸显;而经常运动的人,在心律不齐时可能会较早察觉体力不如以往。
二、心律不齐的危害
(一)引发心功能不全
长期的心律不齐会使心脏不能有效地将血液泵出,心脏负担加重,逐渐影响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最终可能导致心功能不全。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心脏本身功能逐渐衰退,若合并心律不齐,发生心功能不全的风险相对较高;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心脏疾病的儿童,心律不齐可能会加速心功能不全的发展。
(二)增加脑卒中风险
心房颤动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心律不齐类型,当发生心房颤动时,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积形成血栓,血栓脱落随血液循环进入脑部血管,就会导致脑卒中。老年人血管弹性差,血液黏稠度相对较高,发生心房颤动后脑卒中的风险比年轻人更高;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本身就是脑卒中的高危人群,若再合并心律不齐,风险进一步增加。
(三)导致猝死
某些严重的心律不齐,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可使心脏丧失有效的泵血功能,导致心脏骤停,进而引发猝死。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如心肌病、冠心病患者等,发生此类严重心律不齐导致猝死的风险较高;年轻人若存在遗传性心律失常疾病,如长QT综合征等,也可能在某些诱因下发生猝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