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药物
抗组胺药分两代,第一代有中枢抑制症状,第二代中枢反应少;鼻用糖皮质激素能减轻炎症,儿童、妊娠期哺乳期用需谨慎;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相关症状有缓解作用,儿童成人用药各有考虑;肥大细胞稳定剂可预防发作,用时有局部刺激等问题;抗胆碱药缓解流涕,老年、儿童用需注意相关不良反应。
一、抗组胺药
1.第一代抗组胺药:具有透过血-脑屏障的特性,可能会引起嗜睡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症状,对于从事精细工作(如驾驶等)的人群需谨慎使用,儿童使用时也需密切关注,因其可能对儿童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一定影响,常见药物如氯苯那敏等。
2.第二代抗组胺药:相对第一代抗组胺药,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较少,起效较快,作用持续时间较长,如西替利嗪等,其对大多数过敏性鼻炎患者能有效缓解鼻痒、打喷嚏、流涕等症状,且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小,适合多数年龄段(除特殊禁忌人群外)的患者使用,但仍需注意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轻微的胃肠道不适等反应。
二、鼻用糖皮质激素
1.作用机制: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等多种途径发挥作用,能有效减轻鼻黏膜的炎症反应,缓解鼻塞、流涕、打喷嚏等多种症状。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适用于中-重度持续性过敏性鼻炎患者等。对于儿童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要考虑到长期使用可能对儿童鼻腔黏膜及生长发育等方面的潜在影响,但合理规范使用能带来较好的症状缓解效果;对于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也需要在医生评估利弊后谨慎选择使用,因为药物可能通过鼻腔吸收进入体内,对胎儿或婴儿产生一定影响。
三、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1.药物特点:对过敏性鼻炎引起的鼻塞、流涕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尤其对合并哮喘的过敏性鼻炎患者有协同治疗作用,如孟鲁司特钠等。
2.特殊人群考虑:儿童患者可使用相应儿童剂型,需注意按照儿童体重等情况准确用药,对于有特殊病史(如精神系统病史等)的儿童患者,使用时需密切观察是否出现相关不良反应,成人患者使用时也需关注自身是否有药物相关的禁忌证等情况。
四、肥大细胞稳定剂
1.代表药物:如色甘酸钠等,通过稳定肥大细胞细胞膜,阻止肥大细胞脱颗粒,从而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
2.适用情况及注意事项:可用于预防过敏性鼻炎的发作,对于轻度间歇性过敏性鼻炎患者可能有一定的预防效果。使用时可能会出现局部刺激症状,如鼻刺痛等,对于儿童患者使用时要注意给药方式等是否合适,避免引起不适导致患儿抗拒使用等情况。
五、抗胆碱药
1.药物作用:主要用于缓解过敏性鼻炎患者的流涕症状,如异丙托溴铵等鼻喷剂,能减少鼻分泌物的分泌。
2.特殊人群应用:对于老年患者,使用时需注意药物可能引起的口干等不良反应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儿童患者使用时要严格遵循医嘱,因为儿童的生理特点可能对药物反应有所不同,要确保用药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