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小儿腺样体肥大的推拿基本手法,包括清肺经、揉板门、按揉迎香穴等,还有特定穴位组合如推揉鼻通穴、按揉风池穴的操作方法及科学依据,同时提及注意事项,如保持室温、手法轻柔等,以及特殊人群提示,如婴儿推拿需轻柔、有严重心肺疾病等患儿推拿前咨询医生等。
一、基本手法介绍
1.清肺经
操作方法:患儿取坐位或仰卧位,术者用拇指螺纹面从患儿无名指末节罗纹面推向指尖,操作100-300次。
科学依据:中医理论认为肺经有清热、解表、化痰等作用,通过推拿清肺经可改善小儿腺样体肥大相关的肺热等症状,现代研究也表明推拿特定经络穴位可调节机体免疫等功能,对呼吸道相关疾病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2.揉板门
操作方法:用拇指端揉患儿大鱼际平面,操作100-300次。
科学依据:板门穴与脾胃相关,揉板门可健脾和胃、消食化滞,小儿腺样体肥大常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通过揉板门有助于调节脾胃功能,改善相关症状。
3.按揉迎香穴
操作方法:用双手拇指或食指指腹按揉患儿鼻翼两侧的迎香穴,操作100-200次。
科学依据:迎香穴是治疗鼻部疾病的常用穴位,按揉迎香穴可通利鼻窍,缓解腺样体肥大引起的鼻塞等鼻部不适症状,从解剖和生理角度看,可促进鼻部气血流通,减轻鼻腔黏膜的肿胀等情况。
二、特定穴位组合及操作
1.推揉鼻通穴
操作方法:鼻通穴位于鼻唇沟上端尽处,术者用拇指和食指相对,分别按揉两侧鼻通穴,然后再用拇指从印堂穴向鼻通穴方向直推,各操作50-100次。
科学依据:鼻通穴直接针对鼻部问题,推揉该穴能进一步通利鼻窍,对于腺样体肥大导致的鼻塞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改善鼻腔局部的气血运行、减轻炎症反应等有关。
2.按揉风池穴
操作方法:患儿低头,术者用双手拇指按揉患儿后颈部枕骨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风池穴,操作100-200次。
科学依据:风池穴属足少阳胆经,按揉风池穴可疏风清热、通利官窍,腺样体肥大往往伴有风邪侵袭或风热上扰等情况,按揉风池穴有助于疏散风邪,减轻相关的不适症状,从神经调节角度看,可调节颈部及头部的神经功能,改善局部的气血供应。
三、注意事项及特殊人群提示
1.注意事项
推拿时要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一般在25-28℃左右,避免患儿受凉。
手法要轻柔、均匀、持久、有力,以患儿能耐受为度,避免用力过猛损伤患儿皮肤等。
推拿时间一般每次15-20分钟,每日1-2次,坚持推拿才有较好效果。
2.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儿,由于其皮肤娇嫩,在进行推拿时更要注意手法的轻柔程度,可先在成人自己手上练习合适的力度后再应用于婴儿。
如果患儿同时患有严重的心肺疾病等,在进行推拿前应咨询医生意见,确保推拿不会加重其基础疾病。对于有出血倾向或皮肤破损等情况的患儿,不宜进行相关部位的推拿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