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热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休息与活动、饮食)、消除链球菌感染灶(首选青霉素,过敏者用其他抗生素)、抗风湿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糖皮质激素用于特定心脏炎情况),还需关注特殊人群(儿童、老年、妊娠期患者)治疗注意事项,儿童要注意药物对生长发育影响等,老年要考虑肝肾功能及基础疾病,妊娠期要权衡药物对胎儿影响。
一、一般治疗
1.休息与活动:急性期需卧床休息,无心脏炎者卧床休息2周,有心脏炎但无心力衰竭者卧床休息4周,有心力衰竭者卧床休息6-12周,待体温正常、急性症状消失、血沉接近正常时逐渐增加活动量,年龄较小儿童需密切观察活动后的反应。
2.饮食: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如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以补充疾病消耗,满足生长发育需求,尤其对于儿童患者,保证充足营养摄入有助于身体恢复。
二、消除链球菌感染灶
青霉素是首选药物,可清除咽部链球菌,预防风湿热复发。一般应用青霉素G[具体剂量根据年龄等因素遵医嘱],疗程10-14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等其他有效抗生素。儿童患者需规范使用抗生素以彻底消除感染灶,防止风湿热反复发作加重病情。
三、抗风湿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常用药物为阿司匹林,具有抗炎、解热、镇痛作用,可缓解关节疼痛等症状。但儿童使用需密切关注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等,且要根据病情和个体情况合理应用。
2.糖皮质激素:适用于有心脏炎且伴有心力衰竭、全心炎或严重心律失常等情况的患者。常用药物如泼尼松等,使用时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根据病情逐渐调整,同时注意其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如感染风险增加、骨质疏松等,尤其对于儿童患者,要权衡激素治疗的利弊,关注生长发育等方面的影响。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风湿热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调整,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药物不良反应对其影响更为显著。例如在使用抗风湿药物时,阿司匹林可能对儿童胃肠道刺激较大,需密切观察胃肠道症状;糖皮质激素的使用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功能。同时,要定期监测儿童的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评估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2.老年患者:老年风湿热患者在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其肝肾功能减退等情况,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在使用抗风湿药物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指标,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对于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老年患者,治疗方案需综合考量,避免药物之间的不良相互作用加重基础疾病。
3.妊娠期患者:妊娠期风湿热患者的治疗需格外谨慎,药物选择要权衡对胎儿的影响。例如青霉素一般被认为是妊娠期相对安全的药物,可用于消除链球菌感染灶;而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在妊娠期使用需严格评估利弊,只有在病情严重时才考虑使用,且要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制剂和剂量,同时要密切监测胎儿的发育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