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脚气
脚气是由皮肤癣菌等真菌引起的足部皮肤感染性疾病,发病与足部多汗、穿不透气鞋子、共用物品等因素相关,有水疱型、糜烂型、鳞屑角化型等临床表现,依据临床表现结合真菌学检查诊断,可通过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选择合适鞋袜、避免共用物品等措施预防。
一、定义与病因
脚气是由皮肤癣菌等真菌引起的足部皮肤感染性疾病。其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比如足部多汗、穿不透气的鞋子导致局部环境潮湿温暖,为真菌滋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另外,与他人共用拖鞋、毛巾等个人物品,也容易被传染而患上脚气。不同年龄阶段人群都可能患病,儿童若脚部卫生不佳、家长未注意其足部护理等情况时也易发病;对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由于机体抵抗力相对较低,也更易罹患脚气且病情可能相对复杂。
二、临床表现
1.水疱型:多发生在足缘、足底部位,初为壁厚饱满的小水疱,有的可融合成大疱,疱液清澈,周围无红晕,伴有瘙痒感。在儿童中,若搔抓可能导致水疱破裂继发感染等情况;对于糖尿病患者,水疱型脚气可能恢复较慢且感染风险更高。
2.糜烂型:好发于第三与第四、第四与第五趾间,表现为局部表皮角质层浸软发白,因走动时不断摩擦表皮脱落,露出鲜红色糜烂面,有恶臭,瘙痒剧烈。此型在多汗人群中更为常见,儿童若足部多汗且未及时清洁,也易出现该型表现;糖尿病患者由于足部血液循环和神经感觉可能存在异常,糜烂型脚气可能更难愈合且易引发严重感染。
3.鳞屑角化型:常见于足跟、足缘或足底,表现为皮肤干燥、角质增厚、脱屑,表面粗糙,冬季易发生皲裂、出血,伴有疼痛。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出现此型,但老年人由于皮肤本身的老化等因素,该型脚气可能更为顽固;糖尿病患者的此型脚气可能因局部血液循环差等原因,恢复难度增大。
三、诊断方法
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结合真菌学检查来诊断。真菌学检查可通过直接镜检,取病变部位的皮屑、水疱液等在显微镜下查找真菌菌丝或孢子;也可进行真菌培养,以明确致病真菌的种类,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在儿童诊断时,需注意操作的温和性,避免引起儿童不适;对于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诊断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其基础疾病对检查结果和病情判断的影响。
四、预防措施
1.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每天用温水清洗双脚,洗完后要彻底擦干,尤其是脚趾间的水分。儿童应养成良好的足部清洁习惯,家长要帮助督促;糖尿病患者更要注意保持足部干燥,可适当使用吸水性好的袜子等。
2.选择合适的鞋袜:穿透气性好的鞋子,如棉质、网眼材质的鞋子,让脚部保持通风;选择吸汗的袜子,勤换袜子。不同年龄段人群在选择鞋袜时需考虑其特点,儿童的鞋袜要舒适、透气且大小合适;糖尿病患者应选择宽松、柔软、透气性好的鞋袜,避免脚部受压和摩擦。
3.避免共用物品:不与他人共用拖鞋、脚盆、毛巾等物品,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要注意这一点,特别是在公共浴室、游泳馆等场所,更要提高防范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