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好发于近心段及其分支起始部,与血流切应力、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基础疾病等有关,其相关血管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供血左心室前壁等部位、左冠状动脉回旋支供血左心室侧壁等部位、右冠状动脉供血右心室等部位,不同年龄、性别及有基础疾病人群出现相应供血不足时表现各异。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好发于冠状动脉的近心段及其分支的起始部。例如,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近心段、右冠状动脉的起始段等相对容易发生粥样硬化病变。这是因为这些部位血流的切应力较大,血管内皮容易受损,从而为脂质等物质的沉积创造了条件。在年龄方面,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内皮逐渐出现损伤等变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会逐渐升高;男性相对女性在相同年龄阶段可能有更高的发病率,可能与男性的激素水平、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长期吸烟、高脂饮食、高血压、糖尿病等不良生活方式和基础疾病会增加血管内皮损伤的风险,进而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在好发部位的发生发展。
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血管的供血部位
1.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主要供血给左心室前壁、心尖部、室间隔前2/3等部位。左心室前壁是心脏收缩的重要部位,若该部位供血受到影响,会严重影响心脏的收缩功能;心尖部也是心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血供异常会对心脏整体的泵血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室间隔前2/3的血供受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影响,室间隔的正常血供对于维持心脏的电传导等功能有重要意义,该部位血供不足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等问题。在不同年龄人群中,若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供血部位出现粥样硬化导致供血不足,儿童可能会影响心脏的正常生长发育相关的心肌功能,成年人则会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男性和女性在出现相应供血不足时,临床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且有基础疾病的人群症状可能更严重,需要更积极的干预。
2.左冠状动脉回旋支:主要供血给左心室侧壁、后壁、左心房等部位。左心室侧壁的正常血供对于心脏的整体协调收缩很重要,后壁也是心肌的一部分,左心房的血供异常会影响心房的收缩功能,进而影响心脏的泵血。年龄增长会使血管弹性下降等,增加该部位供血不足的风险;男性和女性在此部位出现粥样硬化供血不足时,女性可能在更年期前后由于激素变化等因素,症状表现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有高血压、高血脂等病史的人群,该部位粥样硬化进展可能更快,供血不足的情况更易发生。
3.右冠状动脉:主要供血给右心室、室间隔后1/3、左心室后壁等部位。右心室的血供异常会影响右心的泵血功能,室间隔后1/3和左心室后壁的血供异常也会对心脏的电活动和机械收缩功能产生影响。在不同年龄人群中,右冠状动脉供血部位出现问题时,儿童可能影响心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发育,成年人则会出现相应区域心肌缺血的症状,如右心功能不全等表现,男性和女性在症状表现和病情进展上可能因个体差异而不同,有糖尿病等病史的人群,由于代谢紊乱等因素,该部位粥样硬化相关的供血不足可能更难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