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炎和新型冠状病毒的区别
咽喉炎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病因、症状、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与预后方面均有不同,可通过相关表现鉴别诊断,咽喉炎多由感染、环境等致,症状主要是咽部不适,病毒感染多自限,细菌感染需用抗生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由其引起,经飞沫和接触传播,症状有发热、干咳等,主要对症支持治疗,大部分预后好但老人等预后相对差。
一、病因方面
1.咽喉炎:多由病毒(如腺病毒、副流感病毒等)或细菌(如链球菌、葡萄球菌等)感染引起,也可因环境因素(长期吸入有害气体、粉尘等)、用声过度、免疫力低下等导致。不同年龄人群患病原因有差异,儿童可能因玩耍时接触感染源等;成年人可能因工作环境因素等。性别上无明显差异,但生活方式中长期吸烟、饮酒等会增加咽喉炎风险。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者更易复发咽喉炎。
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各年龄人群均可感染,不同性别感染率无显著差异,生活方式中缺乏运动、免疫力低下等会增加感染风险,有疫区旅居史或与感染者接触史者易感染。
二、症状方面
1.咽喉炎:主要症状有咽部干燥、疼痛、灼热、异物感等,可伴有咳嗽,一般全身症状较轻,如无并发症,体温多无明显异常。儿童咽喉炎可能表现为哭闹、拒食等,因儿童表述能力有限,需家长密切观察。
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常见症状有发热(部分患者为低热,部分为高热)、干咳、乏力,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等表现。各年龄患者症状有差异,儿童患者症状相对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发热、咳嗽等。
三、实验室检查方面
1.咽喉炎:病毒感染引起的咽喉炎,血常规检查可能显示白细胞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正常或稍高;细菌感染引起的咽喉炎,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核酸检测呈阳性是确诊的重要依据,血清学检查如特异性IgM抗体、IgG抗体在感染后期会有相应变化,血常规检查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等。
四、影像学检查方面
1.咽喉炎:一般无明显影像学异常。
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胸部CT早期可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
五、治疗与预后方面
1.咽喉炎:病毒感染引起的咽喉炎多为自限性,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如使用含漱液漱口等;细菌感染引起的咽喉炎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预后一般较好,合理治疗后多可康复。不同年龄患者治疗需考虑儿童肝肾功能等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目前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病情较轻者可居家隔离观察,病情较重者需要住院治疗,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但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预后相对较差。儿童患者需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因儿童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全,病情变化可能较快。
总之,咽喉炎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病因、症状、检查及治疗预后等方面均有不同,可通过相关检查及临床表现进行鉴别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