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腺样体肥大手术后较少出现严重后遗症,但存在短期的疼痛、出血、感染等情况及长期鼻腔鼻窦通气、咽鼓管功能等可能受影响的情况,婴幼儿需特关注呼吸等,年长儿要合理用嗓并关注心理,通过规范术前评估、术中操作和术后护理可降低风险,家长需密切关注儿童术后各方面情况并遵循医生指导护理康复
一、术后可能出现的短期情况
1.疼痛
手术部位在咽部,术后短期内可能会有疼痛感觉,这是正常的术后反应。一般随着伤口逐渐愈合,疼痛会逐渐缓解。对于儿童来说,需要注意观察疼痛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如果疼痛较为剧烈且影响进食等,需及时告知医生。不同年龄的儿童对疼痛的耐受和表现可能不同,幼儿可能会表现为哭闹不安等,年长儿可能会主诉咽痛等。
2.出血
术后早期有少量渗血是比较常见的。但如果出现大量出血则需要重视。儿童的凝血功能等在不同年龄阶段有差异,婴儿和幼儿相对来说凝血功能发育尚不完善等情况可能会对出血情况有一定影响。需要密切观察口腔分泌物的颜色等情况,若发现明显较多的鲜血等要及时处理。
3.感染
术后有发生感染的可能。儿童自身免疫力在不同年龄段有差异,年龄较小的儿童免疫力相对较弱,更易发生感染。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等,遵循医生的术后护理建议,如合理的口腔护理等措施来降低感染风险。
二、长期可能的情况及影响因素
1.鼻腔鼻窦通气及功能影响
腺样体切除后,鼻腔鼻窦的通气引流可能会有一定改善,但也有个别儿童可能会出现鼻腔黏膜等的一些适应性变化相关问题。儿童的鼻腔鼻窦处于不断发育的阶段,年龄较小的儿童在术后鼻腔鼻窦的发育调整可能需要一定时间,要关注儿童术后的鼻塞等通气情况变化,若有长期鼻塞等可能影响呼吸睡眠等,需进一步评估。
2.咽鼓管功能影响
腺样体与咽鼓管关系密切,术后可能对咽鼓管功能有一定影响。儿童的咽鼓管相对较短、宽且直,在发育过程中,腺样体术后咽鼓管功能的变化可能会影响中耳情况,如个别儿童可能出现分泌性中耳炎等情况。需要关注儿童术后听力等情况,若有异常需及时检查。
三、特殊人群注意要点
1.婴幼儿
婴幼儿术后需要特别关注呼吸情况,因为其气道相对狭窄。要保持病房空气流通等,密切观察呼吸频率、节律等。由于婴幼儿不会准确表达不适,家长要留意其是否有烦躁不安、呼吸困难等表现,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同时,术后喂养要注意避免呛咳等情况,根据婴幼儿的年龄和恢复情况选择合适的喂养方式,如术后初期可能需要适当调整喂养姿势等。
2.年长儿
年长儿术后要注意让其合理用嗓,避免过度喊叫等,因为咽部刚经历手术,过度用嗓可能影响恢复。要鼓励年长儿配合术后的各项护理措施,如口腔清洁等,因为其相对能更好地理解和配合,但也要注意其心理状态,可能会因术后不适等产生焦虑等情绪,需要家长和医护人员给予心理安抚。
总体而言,儿童腺样体肥大手术的后遗症发生概率较低,且通过规范的术前评估、术中操作和术后护理等可以有效降低相关风险,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术后的各方面情况,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护理和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