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出血怎么治疗
胃出血的急救及治疗包括一般急救措施,如让患者保持安静、侧卧防窒息、监测生命体征;药物治疗有抑制胃酸分泌和止血药物;内镜治疗可针对明确出血部位止血;介入治疗用于内科和内镜治疗无效时;手术治疗用于大出血经多种治疗无效等情况;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妊娠期女性有不同注意事项,治疗需根据各自特点谨慎进行。
一、一般急救措施
胃出血发生时,首先要让患者保持安静,避免过度紧张焦虑,因为情绪波动可能会加重出血情况。若患者出现呕吐,应让其采取侧卧姿势,防止呕吐物堵塞气道引起窒息。同时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二、药物治疗
1.抑制胃酸分泌药物:常用的有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通过抑制胃壁细胞上的质子泵,减少胃酸分泌,创造利于血小板聚集和凝血的胃内环境,促进止血。有研究表明,质子泵抑制剂能有效降低胃内pH值,从而降低再出血风险。
2.止血药物:如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可减少内脏血流量,从而达到止血目的。生长抑素能显著减少门静脉血流量,降低门静脉压力,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有较好的止血效果。
三、内镜治疗
1.内镜下止血:对于明确出血部位的患者,可在内镜下进行止血治疗。例如,对于溃疡出血,可采用内镜下喷洒止血药物、注射止血剂或使用电凝、激光、微波等方法止血。通过内镜能直接观察出血病灶,进行针对性止血操作,止血效果较为确切。
四、介入治疗
当内科治疗无效或不适合内镜治疗时,可考虑介入治疗。如选择性血管造影下找到出血的血管,进行栓塞治疗,阻断出血血管,达到止血目的。这种方法对于一些难以控制的消化道大出血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五、手术治疗
若患者出血量大且经上述多种治疗方法无效,或存在严重的基础疾病导致出血难以控制等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而定,如胃大部切除术等,但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胃出血可能与多种基础疾病相关,如动脉硬化、慢性胃炎等。在治疗过程中要更加密切监测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因为老年人脏器功能相对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使用药物时需谨慎评估。同时,老年人对疼痛等不适的感知可能不如年轻人敏感,病情变化可能较为隐匿,要加强病情观察。
2.儿童:儿童胃出血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多与溃疡、先天性胃肠道畸形等有关。在治疗时要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药物选择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且要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例如,儿童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时,需根据体重等因素谨慎调整,同时要注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因为儿童体液调节能力较弱,出血可能导致水电解质紊乱。
3.妊娠期女性:妊娠期胃出血较为特殊,治疗时要充分考虑胎儿的安全。在选择药物和治疗方法时,需权衡对胎儿的影响。例如,某些止血药物可能对胎儿有潜在风险,内镜治疗需在充分评估后谨慎实施,手术治疗更需谨慎,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治疗方案,以保障母婴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