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的诊断标准
痛风分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急性关节炎期、间歇期、慢性关节炎期等阶段,不同阶段表现不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尿酸、尿尿酸测定及关节液或痛风石内容物检查;影像学检查有X线、CT、超声等;特殊人群中儿童痛风罕见、老年痛风常合并基础疾病、女性痛风围绝经期后发病率上升,诊断需综合多方面情况。
一、临床表现
痛风可分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急性关节炎期、间歇期、慢性关节炎期等阶段,不同阶段临床表现有差异。急性关节炎期多在夜间突然发病,受累关节剧痛,以第一跖趾关节最为常见,关节局部红肿热痛,疼痛剧烈,数小时内症状达到高峰,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间歇期则表现为两次发作之间的无症状阶段;慢性关节炎期可出现痛风石,多见于耳轮、关节周围等部位,痛风石破溃后可排出白色尿酸盐结晶。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尿酸测定:血尿酸水平升高是痛风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男性血尿酸值>420μmol/L,女性血尿酸值>360μmol/L可考虑高尿酸血症,但需注意血尿酸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饮食、运动、药物等,单次血尿酸升高不能确诊痛风,需结合临床表现等综合判断。
2.尿尿酸测定:可了解尿酸排泄情况,有助于鉴别尿酸生成过多型和尿酸排泄减少型痛风,但该检查也易受多种因素干扰。
3.关节液或痛风石内容物检查:在关节滑液中找到尿酸盐结晶是痛风诊断的“金标准”,通过关节穿刺获取关节液,进行偏振光显微镜检查,若发现双折光的针形尿酸盐结晶可确诊痛风;对于痛风石可切开或穿刺取内容物进行检查,同样可发现尿酸盐结晶。
三、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急性关节炎期可见非特征性软组织肿胀;慢性关节炎期可见关节软骨缘破坏,关节面不规则,关节间隙狭窄,边缘骨侵蚀,可有骨质缺损,呈穿凿样、虫蚀样改变等,对痛风的诊断有一定辅助价值,但早期可能不明显。
2.CT检查:对于发现早期痛风性关节病变有一定帮助,能更清晰地显示骨质破坏等情况,但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3.超声检查:可发现关节腔内尿酸盐结晶沉积等情况,对痛风的诊断有一定辅助作用,尤其是能早期发现关节内的病变,但准确性相对X线、CT等有一定局限。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痛风
儿童痛风较为罕见,多与遗传代谢性疾病等有关,诊断时需详细询问家族遗传病史等,因其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实验室检查等需结合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进行综合判断,同时要注意避免滥用可能影响尿酸代谢的药物等。
老年痛风
老年痛风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在诊断时需充分考虑基础疾病对血尿酸水平等的影响,以及痛风本身与基础疾病的相互作用。例如,老年患者服用的某些药物可能影响尿酸代谢,在诊断时要详细询问用药史,其关节症状可能不典型,需结合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全面评估。
女性痛风
女性痛风患者在围绝经期后发病率有所上升,与雌激素水平变化等有关,诊断时需考虑女性生理周期等对血尿酸水平的影响,同时要注意与其他女性常见的关节疾病相鉴别,如类风湿关节炎等,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进行准确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