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疹和荨麻疹有什么区别
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儿童、成人均可发病,有特定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原则,特殊人群有注意事项;荨麻疹是过敏性疾病,病因复杂,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有相应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原则,特殊人群也有注意事项,二者在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原则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等方面存在区别。
一、定义与病因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主要是患者,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冬春季节较为多见。多见于儿童,成人也可发病。
荨麻疹:是一种以风团样皮疹为特征的过敏性疾病。病因复杂,常见诱因包括食物(如鱼虾、蛋类等)、药物(如青霉素等)、感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吸入物(如花粉、尘螨等)、接触物(如某些化学物质、动物皮毛等)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
二、临床表现
风疹:潜伏期一般为14-21天。前驱期较短,可有低热或中度发热、头痛、乏力、咳嗽、流涕、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1-2天后皮肤出现皮疹,皮疹先从面颈部开始,24小时内蔓延至全身,为淡红色斑丘疹,直径2-3mm,可融合成片,一般2-3天皮疹消退,不留色素沉着。同时可伴有耳后、枕后及颈部淋巴结肿大。
荨麻疹:主要表现为皮肤突然出现风团,风团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颜色可呈苍白或鲜红,常伴明显瘙痒,风团一般数小时内消退,但此起彼伏,新的风团可不断出现。部分患者可伴有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累及呼吸道时可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
三、实验室检查
风疹: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特异性抗体检测是诊断风疹的重要方法,如血清风疹病毒IgM抗体阳性,提示近期有风疹病毒感染。
荨麻疹:一般外周血检查无特异性改变,若由感染引起,可出现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血清学检查可有助于寻找过敏原,但阳性率有限。
四、治疗原则
风疹:目前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发热时可适当休息、多饮水,体温较高时可给予物理降温或使用退热药物;有咳嗽、流涕等症状可给予相应的止咳、流涕药物对症处理。一般预后良好。
荨麻疹:首先要避免接触过敏原,然后根据病情轻重选择治疗药物。轻症患者可选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等;病情严重,出现呼吸困难、休克等过敏反应时,需立即就医,使用肾上腺素等进行抢救。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风疹:儿童感染风疹后需注意休息,保证营养摄入,由于风疹具有传染性,需隔离至出疹后5天,避免传染给其他儿童;孕妇感染风疹可能会导致胎儿畸形等严重后果,孕期妇女需特别注意预防风疹,避免接触风疹患者。
荨麻疹:儿童患荨麻疹时,要注意避免搔抓皮肤,防止皮肤破损引起感染;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是否出现呼吸道等受累症状;孕妇患荨麻疹时,用药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避免自行用药。老年患者患荨麻疹时,要注意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用药时需考虑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同时要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