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痤疮
痤疮是常见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疾病,发病与皮脂腺分泌旺盛、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痤疮丙酸杆菌繁殖及炎症反应相关,临床表现有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和囊肿等类型,多见于15-30岁青少年及青年,好发于面部、胸背部等皮脂腺丰富部位。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疾病。
一、发病机制相关因素
皮脂腺分泌旺盛:雄激素水平升高可促使皮脂腺增大、皮脂分泌增加,青春期雄激素水平升高是痤疮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这在青少年群体中较为明显,男性和女性在青春期都可能因雄激素变化出现皮脂腺分泌增多的情况,进而增加痤疮发生风险。
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毛囊皮脂腺导管过度角化会导致管口变小、狭窄或堵塞,影响皮脂正常排出,皮脂淤积在毛囊内形成微粉刺等,是痤疮形成的关键环节之一,不同年龄、生活方式人群都可能存在导管角化异常情况,如长期熬夜、高糖高脂饮食等可能会加重该异常。
痤疮丙酸杆菌繁殖:痤疮丙酸杆菌在毛囊内大量繁殖,可水解皮脂中的甘油三酯为游离脂肪酸,刺激毛囊及其周围组织发生炎症反应,引发痤疮的炎症性表现,如丘疹、脓疱等,各年龄段人群毛囊内都可能有痤疮丙酸杆菌存在,但其繁殖引发炎症与个体的免疫等多种因素相关。
炎症反应:上述因素引发的炎症反应贯穿痤疮发病过程,炎症细胞浸润等会导致痤疮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不同性别、年龄人群炎症反应程度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比如青少年可能因皮肤新陈代谢活跃等因素炎症反应相对较明显。
二、临床表现类型
粉刺:包括白头粉刺和黑头粉刺。白头粉刺又称闭合性粉刺,为皮色丘疹,针头大小,毛囊开口不明显,不易挤出脂栓;黑头粉刺又称开放性粉刺,为圆顶状丘疹,毛囊开口明显,可挤出黑色脂栓。各年龄段人群都可能出现粉刺,青少年由于皮脂腺分泌旺盛等原因较为常见。
炎性丘疹:表现为红色的小丘疹,直径一般在1-5毫米左右,有的可伴有轻度疼痛,多由粉刺发展而来,炎症较轻时出现,不同皮肤类型人群出现炎性丘疹的概率可能有差异,油性皮肤人群相对更易出现。
脓疱:可在炎性丘疹基础上发展而来,表现为丘疹顶端有脓疱,周围有红晕,脓疱内含有白色或黄色脓液,炎症相对较重时出现,青春期人群由于激素水平等因素,脓疱性痤疮相对较常见。
结节和囊肿:结节为较深在的、大小不等的隆起,质地较硬,可推动或不推动;囊肿为含有脓液或血液的囊性损害,大小不一,摸起来有波动感,这类较重的痤疮表现多在青春期后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的人群中出现,且男性和女性都可能发生,但可能因激素等因素有一定差异。
三、好发人群及部位
好发人群:多见于15-30岁的青少年及青年,这与青春期雄激素水平变化密切相关,但也有部分成年人因内分泌失调等原因患病,男性和女性均可发病,不过在不同年龄段可能有不同表现特点,比如女性在月经前痤疮可能会加重等。
好发部位:主要发生于面部,也可出现在胸背部、肩部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面部以额头、面颊、下颌等部位多见,胸背部等部位的痤疮在油性皮肤人群中更为常见,生活方式中不注意皮肤清洁等也可能导致这些部位痤疮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