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药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生物制剂和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有抗炎、止痛、解热作用,布洛芬可缓解症状但有消化道出血风险,老年人需监测肝肾功能;改善病情抗风湿药中甲氨蝶呤能延缓病情但儿童使用需严格把握,来氟米特影响淋巴细胞增殖且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女性生育需沟通;生物制剂中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靶向治疗但增感染风险,使用前要筛查,白细胞介素-6拮抗剂对部分患者有效但需监测指标;糖皮质激素可迅速缓解症状但长期用有不良反应,仅短期小剂量用,儿童长期用影响发育,女性用需关注激素水平。
改善病情抗风湿药
甲氨蝶呤: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常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大量临床研究证实,甲氨蝶呤可以延缓病情进展,阻止关节破坏。它通过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干扰嘌呤核苷酸合成,进而抑制细胞的增殖。对于儿童患者,使用甲氨蝶呤需要严格把握适应证和剂量,因为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与成人不同,药物在儿童体内的代谢、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都需要特别关注,一般不建议低龄儿童首先使用甲氨蝶呤进行治疗,且使用过程中要定期监测血常规、肝功能等指标。
来氟米特:也属于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其作用机制与抑制二氢乳清酸脱氢酶有关,从而影响淋巴细胞的增殖。来氟米特对于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病情控制有一定效果,但对于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是禁忌使用的,因为药物主要通过肝肾代谢,会加重肝肾功能损害;女性患者在使用来氟米特期间如果有生育计划需要提前与医生沟通,因为药物可能对胎儿有影响。
生物制剂
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如英夫利西单抗等。这类生物制剂针对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的肿瘤坏死因子进行靶向治疗。多项大规模临床试验显示,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关节炎症、改善关节功能。然而,使用生物制剂可能会增加感染的风险,比如结核感染等,所以在使用前需要进行结核菌素试验、肝炎筛查等,排除潜在的感染因素;对于有慢性感染病史或者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使用生物制剂需要更加谨慎评估利弊。
白细胞介素-6拮抗剂:例如托珠单抗,它通过阻断白细胞介素-6的信号传导发挥作用。临床研究表明,托珠单抗对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病情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尤其对于一些对传统抗风湿药疗效不佳的患者。但使用托珠单抗时需要监测血常规、肝功能等指标,因为可能会出现白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对于老年患者,由于机体机能衰退,在使用过程中要更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可迅速缓解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常用的有泼尼松等。但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会带来较多不良反应,如骨质疏松、血糖升高、感染风险增加等。对于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一般仅在病情急性发作、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效果不佳时短期小剂量使用。对于儿童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会影响生长发育,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尽量选择局部关节腔注射等相对局部作用的给药方式,减少全身用药的剂量和时间;女性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对月经周期等产生影响,需要关注自身激素水平变化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