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累及多系统多器官、临床表现复杂、病程迁延反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与遗传、环境、雌激素等多种因素相关,有皮肤黏膜、全身、关节肌肉、肾脏、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多方面表现,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1997年修订的分类标准诊断,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等,育龄期、儿童、老年等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发病机制
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与遗传、环境、雌激素等多种因素相关。遗传方面,遗传易感性在SLE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研究发现某些基因位点与SLE的发病相关;环境因素包括紫外线照射,紫外线可使皮肤细胞DNA发生改变,产生自身抗原,从而诱发免疫反应;雌激素可能参与SLE的发病,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尤其是育龄期女性。
二、临床表现
1.皮肤黏膜表现:约80%患者有皮肤损害,常见的有蝶形红斑,表现为鼻梁和双侧颧部呈对称性的红斑,形似蝴蝶;还可有盘状红斑、光过敏等表现,光过敏是指患者受日光照射后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或加重原有皮疹。
2.全身症状:多数患者有发热,低、中度热较为常见,也可有乏力、疲倦、体重下降等全身表现。
3.关节肌肉表现:约90%以上患者有关节痛,常累及手指、腕、膝关节等,部分患者可出现关节炎,一般不引起骨质破坏。肌肉受累时可出现肌无力、肌痛等。
4.肾脏受累表现:肾脏是SLE最常累及的脏器,可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严重者可出现肾功能衰竭。
5.血液系统表现:可出现贫血,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
6.消化系统表现:可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肝脾肿大。
7.神经系统表现:可出现头痛、癫痫发作、精神症状(如抑郁、焦虑等)、认知障碍等。
三、诊断标准
目前主要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1997年修订的SLE分类标准。该标准包括11项指标,如颊部红斑、盘状红斑、光过敏、口腔溃疡、关节炎、浆膜炎、肾脏病变、神经病变、血液学疾病、免疫学异常、抗核抗体阳性等。符合其中4项或4项以上者,在除外感染、肿瘤和其他结缔组织病后,可诊断为SLE。
四、治疗
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等。一般治疗包括避免日晒、预防感染等。药物治疗常用的有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具有强大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吗替麦考酚酯等,可用于病情较重或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等。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育龄期女性:SLE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可以妊娠,但需要在医生的密切监测下进行。妊娠期间需要调整药物治疗方案,部分免疫抑制剂可能对胎儿有影响,需要权衡利弊。
2.儿童患者:儿童SLE的临床表现与成人有所不同,病情可能进展较快,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病情变化。在治疗时要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及剂量,同时要关注药物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免疫系统等方面的影响。
3.老年患者:老年SLE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其肝肾功能、基础疾病情况等,选择药物时要更加谨慎,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