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样体肥大是儿童常见问题,其定义及常见表现为鼻咽部淋巴组织增生致鼻塞、流涕、打鼾等;非药物干预有观察等待和鼻腔护理;药物治疗针对症状缓解,如过敏用鼻用激素、感染用抗生素;手术治疗需满足严重睡眠呼吸暂停等指征,方式为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小儿应对时要关注生长发育、调整睡眠体位、预防感冒,手术小儿要遵术后护理。
一、腺样体肥大的定义及常见表现
腺样体又称咽扁桃体,位于鼻咽顶部与后壁交界处,属于淋巴组织。儿童时期腺样体处于增生旺盛阶段,6-7岁时达到最大,之后逐渐退化。小儿腺样体肥大常见表现为鼻塞,多因腺样体堵塞后鼻孔引起,可伴有流涕,睡眠时出现打鼾、张口呼吸,长期张口呼吸可能影响面骨发育,出现腺样体面容,还可能因腺样体肥大堵塞咽鼓管咽口,导致耳闷、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1.观察等待:对于症状较轻、不影响生活质量的患儿,尤其是年龄较小(3岁以下)的儿童,可先采取观察等待的策略。因为部分儿童的腺样体可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萎缩。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症状变化,如鼻塞、打鼾等情况是否有加重趋势。例如,每1-3个月复诊一次,评估腺样体大小及症状严重程度。
2.鼻腔护理:使用生理盐水或海盐水喷鼻、洗鼻,有助于清除鼻腔内分泌物,减轻鼻腔黏膜肿胀,缓解鼻塞症状。对于小儿来说,可选择儿童专用的生理盐水喷雾或洗鼻器。一般每天可进行2-3次鼻腔护理,操作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小儿鼻腔黏膜。
三、药物治疗相关原则
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症状进行缓解。例如,若合并过敏性鼻炎导致腺样体肥大相关症状加重,可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尤其要关注低龄儿童的使用风险),其通过减轻鼻腔炎症反应来缓解鼻塞等症状;若有感染因素,如合并细菌感染引起的腺样体炎症,可根据情况使用抗生素,但需严格遵循医生的诊断和用药建议,避免滥用抗生素。
四、手术治疗的考量
1.手术指征:当患儿出现以下情况时,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如腺样体肥大导致严重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表现为夜间频繁打鼾、呼吸暂停、白天嗜睡、生长发育迟缓等;腺样体肥大引起反复分泌性中耳炎,经保守治疗无效;腺样体肥大影响面容发育等。一般建议在4岁以上,且全身状况良好时考虑手术。
2.手术方式: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是腺样体切除术,可通过鼻内镜下进行,属于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手术过程中会尽量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术后需要注意鼻腔护理,避免感染,一般术后1-2周可逐渐恢复正常生活。
五、不同人群(小儿)的特殊注意事项
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应对腺样体肥大时需特别注意。家长要密切关注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如身高、体重增长等。在生活方式上,要保证患儿充足的睡眠,睡眠时可适当调整体位,如侧卧位,有助于减轻打鼾症状。同时,要注意预防感冒,因为感冒可能会加重腺样体炎症,导致腺样体进一步肥大。另外,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小儿,术后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护理,如避免剧烈运动、按时复诊等,以确保手术效果和患儿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