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扁桃体炎怎么办
小儿扁桃体炎是小儿常见上呼吸道感染病,多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3-5岁易发病,有局部(咽痛、扁桃体充血肿大等)和全身(发热、畏寒等)症状,通过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诊断,非药物干预包括一般护理(休息、饮食、口腔护理)和物理降温,细菌感染用抗生素、病毒感染对症治疗,患病时需密切观察病情,异常及时就医并精心照料。
一、小儿扁桃体炎的定义与常见病因
小儿扁桃体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由病原微生物,如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感染引起,病毒感染也较为常见,比如腺病毒等。年龄因素上,儿童时期扁桃体处于活跃的免疫状态,3-5岁时扁桃体体积较大,更容易发生感染;生活方式方面,若儿童缺乏锻炼、营养状况不佳等,会降低机体抵抗力,增加患病风险;有家族中扁桃体炎高发病史的儿童,相对来说患病几率可能更高。
二、小儿扁桃体炎的主要症状表现
(一)局部症状
患儿会出现咽痛,尤其是在吞咽时疼痛较为明显,部分患儿可能会因咽痛而拒绝进食。同时,可见扁桃体充血、肿大,表面可能有脓性分泌物等。
(二)全身症状
常见发热,体温可高达38℃-40℃甚至更高,还可能伴有畏寒、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不适症状。年龄较小的患儿可能还会出现哭闹不安等表现。
三、小儿扁桃体炎的诊断方法
(一)体格检查
医生会检查患儿的咽部,观察扁桃体的大小、颜色、有无分泌物等情况,同时触摸颈部淋巴结,了解有无淋巴结肿大等。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若为细菌感染,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会升高;若为病毒感染,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计数可能升高。
2.病原学检查:可取咽部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或病毒检测等,以明确具体的致病病原体。
四、小儿扁桃体炎的非药物干预措施
(一)一般护理
1.休息:让患儿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机体恢复。
2.饮食:给予清淡、易消化且富含营养的食物,如米粥、面条、新鲜蔬菜水果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鼓励患儿多饮水,保持口腔湿润,有利于缓解咽痛等症状。
3.口腔护理:年龄较大的患儿可以使用淡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减少细菌滋生。
(二)物理降温
当患儿发热时,若体温在38.5℃以下,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用温水擦拭患儿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蒸发散热来降低体温。
五、小儿扁桃体炎的药物治疗原则(仅提及药物名称)
若明确为细菌感染引起的扁桃体炎,可根据病情选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等;若为病毒感染,一般以对症治疗为主。需注意严格遵循医嘱用药,避免自行滥用药物,尤其要避免低龄儿童不合理使用药物。
六、特殊人群(小儿)的温馨提示
小儿自身免疫力相对较弱,在患有扁桃体炎期间,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体温变化、精神状态等。若发热持续不退或体温反复升高、咽痛加剧、出现呼吸急促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同时,要按照上述的护理措施精心照料患儿,保证其充足的休息和合理的饮食,以促进身体尽快康复,并且要根据患儿的年龄等因素合理选择合适的干预及治疗方式,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确保患儿得到恰当的照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