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风湿性关节炎是什么病
急性风湿性关节炎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好发于5-15岁儿童青少年,有关节红、肿、热、痛等关节症状及发热等全身症状,可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诊断,需抗感染和抗风湿治疗,及时治预后良好,不及时治有并发症风险,可通过良好卫生习惯、改善环境、彻底治疗感染等预防
一、定义与病因
急性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是链球菌感染后,人体免疫系统产生交叉免疫反应,累及关节等部位。该疾病好发于5-15岁的儿童及青少年,女性和男性发病无显著性别差异,若有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史且未彻底治愈,或生活在卫生条件较差、人群密集等易导致链球菌传播环境中的人群,患病风险相对较高。
二、临床表现
1.关节症状:多累及大关节,如膝关节、踝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等,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疼痛具有游走性特点,可在多个关节间游走发作。例如,今日膝关节疼痛明显,数日后可能转移至踝关节出现相应症状。
2.全身症状:患者常伴有发热,体温可呈低热至高热不等,还可能出现乏力、多汗、心悸等表现。部分患者皮肤可出现环形红斑或皮下结节,环形红斑为淡红色、环形或半环形,边缘稍隆起;皮下结节多为豌豆大小,质硬、无压痛,与皮肤无粘连。
三、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根据上述典型的关节症状、全身症状及皮肤表现进行初步判断。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升高,这些指标提示体内存在炎症反应。
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升高,一般超过500U提示近期有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3.影像学检查:早期关节影像学检查可能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等表现,有助于辅助诊断。
四、治疗原则
1.抗感染治疗:使用青霉素等抗生素来清除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一般需连续使用10-14天。对于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等其他敏感抗生素。
2.抗风湿治疗:常用药物有水杨酸制剂等,具有抗炎、解热、镇痛作用。但需注意其可能的胃肠道等不良反应,在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情况。
五、预后与预防
1.预后: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关节功能可恢复正常,一般不会遗留严重的关节畸形等后遗症。但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可能会导致病情反复发作,累及心脏等重要脏器,引发风湿性心脏病等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2.预防: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等,避免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传播。
改善居住环境,保持居住场所通风良好,减少链球菌滋生的环境。
对于有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史的患者,应按照医嘱足疗程使用抗生素进行彻底治疗,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在儿童及青少年群体中,要注意增强体质,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患病风险。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要加强护理,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受潮等诱发因素;对于有风湿性关节炎病史的患者,要定期进行关节及心脏等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