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可按血压水平分为3级,1级为收缩压140-159mmHg和(或)舒张压90-99mmHg,2级为收缩压160-179mmHg和(或)舒张压100-109mmHg,3级为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还可按心血管风险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四层,低危是高血压1级无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中危是高血压1级伴1-2个心血管危险因素或高血压2级不伴或伴有不超过2个心血管危险因素,高危是高血压1级或2级伴至少3个心血管危险因素或患糖尿病或靶器官损害,很高危是高血压3级或高血压1-2级伴靶器官损害及相关临床疾病。
一、按血压水平分类
原发性高血压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可分为3级。
1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140~159mmHg和(或)舒张压90~99mmHg。此阶段血管和心脏等靶器官可能尚无明显器质性改变,但长期血压升高会对血管内皮等产生一定影响,年龄较大者或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高盐饮食、缺乏运动等)者更易处于该阶段,且病史较长者若未有效控制血压可能向更高分级发展。
2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160~179mmHg和(或)舒张压100~109mmHg。此时心脏等靶器官可能已有一定程度的结构或功能改变,如左心室肥厚等,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异,但不同生活方式人群患病风险不同,有家族病史者需更密切监测血压。
3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该阶段靶器官损害往往较为明显,可能出现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障碍,如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脑血管意外等,年龄较大、有长期不良生活方式且病史较长者更易处于此严重阶段,女性在更年期等特殊时期血压波动可能受激素影响而加重病情。
二、按心血管风险分层
原发性高血压还可根据心血管风险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四层。
低危:高血压1级,无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这类患者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摄入等)、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血压有可能得到较好控制,心血管事件风险相对较低。
中危:高血压1级伴1~2个心血管危险因素,或高血压2级不伴或伴有不超过2个心血管危险因素。需要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密切监测血压,必要时考虑药物治疗来控制血压,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年龄较大(如≥55岁男性或≥65岁女性)、有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者属于中危分层的风险因素。
高危:高血压1级或2级伴至少3个心血管危险因素,或患糖尿病或靶器官损害。此阶段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较高,需要积极进行药物治疗来严格控制血压,同时控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如患有糖尿病者需严格控制血糖,生活方式调整需更加严格规范,年龄较大且有多种危险因素者更应重视。
很高危:高血压3级,或高血压1~2级伴靶器官损害及相关临床疾病(如冠心病、心力衰竭、脑血管病、慢性肾脏病、外周血管病等)。这类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极高,需要立即进行强化治疗,严格控制血压及相关危险因素,密切监测重要脏器功能,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合并多种疾病者需特别注意综合管理,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导致严重心血管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