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一般治疗需寻找并去除诱因、对症支持;药物治疗有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不同药物有不同应用要求;特殊人群如儿童、成年女性、老年患者治疗各有注意事项,儿童需关注药物安全性等,成年女性用影响生殖系统药物需谨慎避孕等,老年患者要考虑药物相互作用及监测肝肾功能等
一、一般治疗
(一)寻找并去除诱因
对于有明确感染因素的荨麻疹血管炎患者,需积极治疗感染病灶。例如,若为细菌感染,应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用合适的抗生素,但具体药物使用需遵循专业医生指导。不同年龄、健康状况的患者感染诱因不同,儿童可能因上呼吸道病毒感染诱发,而成年人可能因皮肤局部细菌感染等情况,需仔细排查并针对性处理。
(二)对症支持
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对于皮肤瘙痒等症状,要避免搔抓,防止皮肤破损继发感染。不同年龄患者休息需求有所差异,儿童可能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来促进身体恢复,成年人也需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二、药物治疗
(一)抗组胺药物
可用于缓解瘙痒等症状,但其对荨麻疹血管炎的特异性治疗作用有限。常用的抗组胺药物有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等。对于儿童患者,需选择适合儿童剂型的抗组胺药物,且要考虑儿童的年龄、体重等因素,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
(二)糖皮质激素
是治疗荨麻疹血管炎的常用药物之一。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如出现系统受累等情况,可使用糖皮质激素。例如,泼尼松等。但糖皮质激素的使用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年龄等因素进行调整。儿童使用糖皮质激素时需更加谨慎,要权衡治疗效益和可能的不良反应,如长期使用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等。
(三)免疫抑制剂
对于一些难治性、反复发作的荨麻疹血管炎患者,可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等。但免疫抑制剂的使用风险较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谨慎选择。不同年龄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的风险和剂量调整差异较大,例如儿童使用免疫抑制剂可能对其免疫系统发育等产生更复杂的影响,需严格评估后谨慎应用。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荨麻疹血管炎患者在治疗时需特别关注药物的安全性。抗组胺药物的选择要考虑儿童的年龄和体重,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神经系统等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糖皮质激素的使用要严格掌握剂量和疗程,密切监测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如身高、体重等指标。同时,要注意儿童的心理状态,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
(二)成年女性患者
育龄期女性患者在使用可能影响生殖系统的药物时需谨慎,如免疫抑制剂等。在使用药物治疗期间,需做好避孕措施,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评估药物对妊娠的潜在影响。同时,要关注女性患者的月经周期等情况,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对月经产生影响。
(三)老年患者
老年荨麻疹血管炎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药物治疗时需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时需注意对血压、血糖等指标的影响。要更加密切监测老年患者的肝肾功能等,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可能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