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怎样引起的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相关因素包括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如幽门括约肌松弛等情况易致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胃部手术患者更易出现;胃肠蠕动功能紊乱,包括胃排空延迟(如糖尿病患者、老年人易出现,缺乏运动、长期精神紧张等可影响)和十二指肠逆蠕动增加(与胃肠道疾病、药物等有关,不良饮食习惯等可诱发);胆道系统疾病,如胆囊结石(各年龄段可患,女性更易,高脂饮食是危险因素)和胆道感染(各年龄段、性别可发生,生活方式不规律等可增加几率),这些因素均可能导致胆汁反流至胃引发胆汁反流性胃炎。
一、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
正常情况下,幽门括约肌可防止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胃内。当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时,比如幽门括约肌松弛等情况,就容易导致十二指肠内容物(主要是胆汁)反流入胃。这在一些胃部手术患者中较为常见,如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破坏了正常的解剖结构和幽门功能,使得胆汁反流的发生风险增加。年龄方面,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但手术相关因素导致的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则多见于有胃部手术史的人群。性别上无明显特异性差异。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大量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影响胃肠道功能,间接增加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的风险。有胃部手术病史的人群更易出现此类情况。
二、胃肠蠕动功能紊乱
1.胃排空延迟:胃排空速度减慢时,胃内食物停留时间延长,使得胆汁在胃内潴留时间增加,进而容易反流至食管和口腔等部位引起胆汁反流性胃炎。例如,一些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由于自主神经病变,可能出现胃肠蠕动功能紊乱,导致胃排空延迟,增加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生几率。年龄上,老年人由于胃肠功能本身衰退,更容易出现胃排空延迟的情况。性别无明显差异。生活方式中,缺乏运动、长期精神紧张等也可能影响胃肠蠕动功能。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人群需特别关注胃肠蠕动功能情况。
2.十二指肠逆蠕动增加:十二指肠正常的蠕动方向是向远端推进,但当出现逆蠕动增加时,就会使十二指肠内容物更容易反流至胃内。这可能与某些胃肠道疾病、药物等因素有关。比如,长期服用某些影响胃肠道动力的药物可能导致十二指肠逆蠕动增加。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均可发生,生活方式中不良的饮食习惯等可能诱发十二指肠逆蠕动增加。有胃肠道疾病史或长期服用特定药物的人群需留意。
三、胆道系统疾病
1.胆囊结石:胆囊结石患者由于胆囊收缩功能异常等原因,容易导致胆汁排出不畅,当胆汁排出异常时,就可能反流至胃内引发胆汁反流性胃炎。例如,胆囊结石引起胆囊排空障碍,使得胆汁在胆囊内淤积,进而反流至胃。各个年龄段都可能患胆囊结石,女性相对男性更易患胆囊结石,可能与女性的激素水平等因素有关。生活方式中,高脂饮食等是胆囊结石的危险因素,也间接增加了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生风险。有胆囊结石病史的人群需警惕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生。
2.胆道感染:胆道感染时,炎症刺激可导致胆道动力改变,影响胆汁的正常排泄,从而容易出现胆汁反流至胃的情况。比如,胆道感染引起胆道平滑肌痉挛,影响胆汁的排出路径,导致胆汁反流。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均可发生胆道感染,生活方式不规律等可能增加胆道感染的几率,进而增加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病可能。有胆道感染病史的人群要注意监测胆汁反流性胃炎相关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