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炎怎么办
肠胃炎是胃黏膜和肠黏膜发炎,由微生物感染、化学毒物或药品等引起,有病毒、细菌、寄生虫感染及饮食等常见病因;主要有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和全身症状(发热、乏力等);非药物干预需休息、调整饮食,急性期禁食后进清淡易消化食物,脱水时补水分和电解质;药物治疗依病因,细菌感染可能用抗生素要遵医嘱,病毒感染多对症支持;儿童要注意饮食卫生、及时就医,老年人要保暖、谨慎用药并监测指标。
一、肠胃炎的定义与常见病因
肠胃炎是胃黏膜和肠黏膜发炎,通常由微生物感染引起,也可因化学毒物或药品导致。常见病因包括病毒感染(如轮状病毒等)、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寄生虫感染,以及食用被污染食物、暴饮暴食、进食生冷刺激食物等。不同年龄人群患病原因有差异,儿童可能因接触被污染玩具等感染病菌,老年人可能因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受病菌侵袭。
二、肠胃炎的主要症状表现
1.消化道症状:
恶心、呕吐较为常见,轻者仅恶心,重者频繁呕吐,可能吐出胃内容物甚至胆汁。
腹痛,多表现为上腹部、脐周等部位的隐痛、胀痛或绞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
腹泻,大便次数增多,可为稀便、水样便等,严重时可出现脱水表现。
2.全身症状:部分患者会有发热,体温可因感染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还可能伴有乏力、食欲减退等表现。不同年龄患者症状可能有特点,儿童腹泻严重时易出现精神萎靡等情况,老年人可能因脱水等导致电解质紊乱,出现心慌等症状。
三、肠胃炎的非药物干预措施
1.休息与饮食调整:
患者需充分休息,减少体力消耗,利于身体恢复。
饮食上急性期应暂时禁食,让胃肠道得到充分休息,随后可进食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稀粥、藕粉等,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生冷食物,以防加重胃肠道负担。对于儿童,要保证其充足的液体摄入,防止脱水,可适当饮用口服补液盐溶液;老年人则要注意饮食的温和性和营养均衡,选择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2.补液:
若出现脱水症状,如口渴、尿少、皮肤弹性差等,需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以口服补液盐来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儿童应按照体重等情况准确服用合适剂量的口服补液盐;老年人若脱水严重则可能需要静脉补液。
四、肠胃炎的药物治疗原则(仅提及药物名称)
一般根据病因选择药物,如细菌感染引起的肠胃炎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类药物,但需严格遵医嘱,且要考虑不同人群的用药禁忌等。例如儿童使用抗生素需谨慎选择,避免使用对其有不良影响的药物;老年人使用抗生素要关注肾功能等情况,防止药物不良反应。病毒感染引起的肠胃炎通常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无需使用抗病毒药物。
五、特殊人群肠胃炎的注意事项
1.儿童:
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
一旦出现肠胃炎症状,应及时就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因为儿童胃肠功能较弱,病情变化较快,容易出现脱水等严重情况。
2.老年人:
由于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保暖,避免因着凉加重肠胃炎症状。
用药时更要谨慎,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用药,密切关注用药后的反应,定期监测电解质等指标,因为老年人各脏器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