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要做什么检查
耳部相关检查包括耳部常规检查、听力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耳部常规检查的耳镜检查可观察外耳道和鼓膜情况,音叉试验能初步判断听力损失性质;听力学检查的纯音听阈测定可精确测定听阈等,声导抗检查能评估中耳功能;影像学检查的颞骨CT可显示颞骨结构细微病变,MRI对颅内病变诊断有价值,不同年龄人群检查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耳部常规检查
1.耳镜检查
意义:通过耳镜可以直接观察外耳道和鼓膜的情况,能发现外耳道耵聍栓塞、外耳道炎、鼓膜穿孔、鼓膜内陷等可能导致耳鸣的耳部病变。例如,外耳道耵聍完全阻塞外耳道时,可引起耳鸣,通过耳镜检查能清晰看到并及时处理。不同年龄人群的外耳道结构略有差异,儿童外耳道较短且较窄,检查时需更加轻柔。对于有耳部感染病史的患者,耳镜检查能更直观判断鼓膜及外耳道的炎症情况。
2.音叉试验
意义:常用的音叉试验包括Rinne试验和Weber试验等,用于初步判断听力损失的性质(传导性、感音神经性或混合性)。Rinne试验是比较气导和骨导的时间,正常情况下气导大于骨导(Rinne试验阳性),传导性聋时骨导大于气导(Rinne试验阴性),感音神经性聋时气导仍大于骨导但时间缩短。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对音叉试验的反应可能略有不同,儿童可能需要更耐心的引导来配合试验。有耳部外伤病史的患者,音叉试验可辅助判断听力受损情况。
二、听力学检查
1.纯音听阈测定
意义:这是最基本的听力学检查方法,能精确测定不同频率的听阈水平,明确患者是否存在听力损失以及听力损失的程度和类型。例如,能区分出轻度、中度、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对于长期暴露于噪声环境的人群(如职业性噪声接触者),纯音听阈测定可以早期发现噪声性听力损伤,进而排查是否与耳鸣相关。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正常听阈范围不同,儿童的正常听阈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接近成人水平,在进行纯音听阈测定时需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和刺激声。
2.声导抗检查
意义:通过测量鼓膜的声导抗来评估中耳的功能状态,包括鼓室压力、咽鼓管功能等。例如,鼓室压力图可以判断是否存在鼓室积液、咽鼓管功能障碍等情况。对于有耳部闷胀感伴随耳鸣的患者,声导抗检查有助于排查中耳病变。婴幼儿由于咽鼓管短而宽,呈水平位,更容易出现咽鼓管功能问题,在进行声导抗检查时要注意操作的轻柔与准确。
三、影像学检查
1.颞骨CT检查
意义:可以清晰显示颞骨的结构,包括外耳道、中耳、内耳骨迷路等部位的细微病变,如听小骨畸形、内耳发育异常、颞骨骨折等。例如,对于怀疑有颞骨骨质病变导致耳鸣的患者,颞骨CT能提供详细的结构信息。儿童进行颞骨CT检查时需严格控制辐射剂量,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在检查前要向家属充分说明检查的必要性和辐射风险,并做好患儿的安抚工作。
2.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意义:对于内听道及颅内病变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可发现听神经瘤、脑内血管病变等可能引起耳鸣的颅内病变。例如,听神经瘤是引起单侧耳鸣较常见的颅内肿瘤,MRI能早期发现。在为患者进行MRI检查时,要注意有心脏起搏器、金属植入物等特殊情况的患者不能进行该项检查,对于儿童患者,要确保检查环境的安静和舒适,必要时可在镇静下进行检查,以保证检查的顺利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