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扁桃体炎多数情况下会导致发烧,其发烧机制是病原体入侵激活免疫系统释放细胞因子使体温调定点升高。不同年龄段表现有差异,儿童易体温波动大、可能高热惊厥,成人一般38℃-39℃左右;不同病原体感染发烧特点不同,细菌感染起病急、体温高且恢复慢,病毒感染相对轻些。应对上要注意休息、多饮水等,不同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儿童避免不当降温及药物,老年人要谨慎处理并告知基础疾病。
一、发烧机制
急性扁桃体炎通常是由病原体感染引起,如细菌(常见的有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病毒(如腺病毒、流感病毒等)。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人体的免疫系统会被激活,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细胞等会释放一些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会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升高,从而引起发烧。一般来说,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扁桃体炎往往更容易出现较为明显的发烧症状,而且体温可能相对较高;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扁桃体炎也会引起发烧,但体温相对可能稍低一些,但也有个体差异。
二、发烧的表现及相关情况
不同年龄段表现差异
儿童:儿童患急性扁桃体炎时发烧较为常见,而且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可能会出现体温波动较大的情况。例如,幼儿可能会在短时间内体温迅速升高,甚至出现高热惊厥等情况,这是因为儿童的神经系统对体温变化的耐受性相对较差。这就需要家长密切关注儿童体温变化,一旦发现体温升高,要及时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如松解衣物等物理降温方式(但要避免过度包裹影响散热)。
成人:成人患急性扁桃体炎时也会发烧,一般体温在38℃-39℃左右,也有部分患者体温可更高。成人相对儿童来说,体温调节中枢相对稳定,但也需要关注体温变化,当体温达到一定程度时也需要进行相应处理。
不同病原体感染的发烧特点
细菌感染: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扁桃体炎,发烧往往起病较急,体温可迅速升高,常伴有畏寒、寒战等症状,而且体温恢复相对较慢,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可能会持续发烧数天。
病毒感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扁桃体炎发烧相对细菌感染可能稍轻一些,体温升高速度可能相对较慢,一般体温波动在37.5℃-39℃之间,部分患者可能会有自限性,发烧持续时间相对较短,但也需要根据具体病毒类型和患者自身情况而定。
三、发烧的应对及注意事项
一般应对原则:对于急性扁桃体炎引起的发烧,首先要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如果体温不是特别高,在38.5℃以下,可以采取物理降温,如用湿毛巾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通过水分蒸发来带走热量,达到降温目的。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发烧时要特别注意避免使用可能有较大副作用的降温方式或药物。如果儿童体温超过38.5℃,在物理降温的同时,可以考虑使用儿童专用的退热贴等,但要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使用。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体温变化等情况,如果出现精神萎靡、反复高烧不退等情况,要及时就医。
老年人:老年人患急性扁桃体炎发烧时,由于老年人机体功能相对衰退,对发烧的耐受能力较差,而且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所以老年人发烧时要更加谨慎处理,密切监测体温,一旦发烧要及时就医,在就医过程中要向医生详细告知自己的基础疾病等情况,以便医生进行全面评估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