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经常得中耳炎怎么办
中耳炎需从预防、发作时应对及不同人群特殊情况三方面关注。预防要保持耳部清洁、增强免疫力、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发作时要及时就医诊断并根据病情治疗;儿童因咽鼓管特点更易患且需重视耳部护理,成人要配合治疗、避免不良习惯及控制过敏。
一、中耳炎的预防措施
1.保持耳部清洁
对于儿童,要注意洗澡、洗头时避免水流入耳道,可使用棉球适当堵塞外耳道进行防护。婴儿在喂奶时应注意姿势,避免奶液流入中耳。因为婴儿咽鼓管短而宽,呈水平位,奶液容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炎症。
成人也应注意保持外耳道清洁,定期清理耵聍,但不要过度清理,以免损伤外耳道皮肤引发感染进而波及中耳。
2.增强免疫力
均衡饮食是关键,保证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例如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柠檬等,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对于儿童,要保证饮食多样化,避免挑食、偏食。
适度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根据不同年龄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儿童可以进行户外玩耍、慢跑等运动;成人可以选择跑步、游泳、瑜伽等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不足会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儿童每天需要保证10-14小时的睡眠时间,成人一般需要7-8小时的睡眠时间。
3.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在呼吸道感染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如果必须前往,可佩戴口罩进行防护。
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鼻窦炎等疾病。因为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容易通过咽鼓管蔓延至中耳引发中耳炎。例如感冒时鼻腔分泌物增多,若擤鼻方法不当,容易使分泌物进入咽鼓管。正确的擤鼻方法是按住一侧鼻孔,轻轻擤出对侧鼻腔的分泌物。
二、中耳炎发作时的应对建议
1.及时就医诊断
当出现耳朵疼痛、听力下降、耳闷等中耳炎相关症状时,应及时前往医院耳鼻喉科就诊。医生会通过耳镜检查等方式明确中耳炎的类型(如分泌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等)。对于儿童,家长要密切观察其耳部症状及全身情况,如是否有发热、哭闹不安等表现,因为儿童中耳炎可能症状不典型但病情变化较快。
2.根据病情治疗
分泌性中耳炎:如果是分泌性中耳炎,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采取药物治疗,如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减轻鼻咽部黏膜水肿,改善咽鼓管通气。对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要注意评估听力情况,必要时可能需要进行鼓膜穿刺、鼓膜切开等治疗操作来引流中耳积液。
化脓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发作时,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但具体用药需由医生根据病情决定。同时要注意保持外耳道清洁,可使用过氧化氢溶液等进行外耳道清洗,但操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外耳道皮肤。
三、不同人群中耳炎的特殊情况及注意事项
1.儿童中耳炎
儿童由于咽鼓管解剖结构特点,更容易患中耳炎。家长要特别注意儿童的耳部护理,在给儿童洗澡、洗头时要做好防护。当儿童出现中耳炎症状时,要及时就医,因为儿童中耳炎可能影响听力发育。例如,长期的分泌性中耳炎可能导致儿童听力下降,进而影响语言发育等。
2.成人中耳炎
成人中耳炎患者在治疗时要积极配合医生,按时用药。同时要注意避免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期吸烟,吸烟会刺激呼吸道黏膜,加重中耳炎症。另外,患有过敏性疾病的成人,要积极控制过敏症状,因为过敏也可能诱发中耳炎发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