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和低血压引起的头晕的区别有哪些
头晕因高血压和低血压表现特点、伴随症状、发病机制、诊断检查存在差异,高血压致头晕多为头部沉闷胀痛、血压波动时明显,伴心悸鼻出血等,因脑血管灌注压增高及血管重构等;低血压致头晕常体位改变时显,伴乏力面色苍白等,因脑部灌注不足,诊断时高血压需监测血压及心脏超声等检查,低血压需测不同体位血压及血常规等检查
一、头晕表现特点
1.高血压引起的头晕:多表现为头部沉闷、胀痛感,血压波动时可出现,一般在血压明显升高时较为显著,可伴有头重脚轻感,部分患者血压急剧升高时头晕症状较剧烈,且可能伴随视物模糊等表现,年龄较大且有长期高血压病史者更易出现此类较为持续的头部不适头晕情况,若生活中长期高盐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持续存在,会加重血压升高引发头晕的频率和程度。
2.低血压引起的头晕:往往在体位快速改变时明显,如从卧位突然站起时,出现眼前发黑、头晕,严重时可能会晕倒,头晕程度相对多样,有的是轻微的头轻感,有的则较为严重,一般血压下降幅度越大,头晕症状越明显,体质较弱者、长期营养不良者或服用某些降压药物过量等情况易出现因低血压导致的头晕,女性相对男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更易因血压波动出现此类头晕。
二、伴随症状差异
1.高血压引起的头晕:常伴随心悸、鼻出血等症状,若高血压长期控制不佳,还可能出现心、脑、肾等靶器官受损相关表现,如胸闷(提示可能累及心脏)、一侧肢体麻木无力(提示可能累及脑部)、夜尿增多(提示可能累及肾脏)等,有家族高血压病史者在血压升高时头晕伴随的靶器官受损相关表现出现可能相对更早。
2.低血压引起的头晕:可能伴随乏力、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症状,严重低血压时还可能出现神志模糊等表现,体质虚弱者发生低血压头晕时伴随的乏力等症状可能更明显,老年人因血管调节功能减退,发生低血压头晕时伴随出冷汗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相对更突出。
三、发病机制区别
1.高血压引起的头晕:主要是由于血压升高,导致脑血管灌注压增高,血管壁受到的张力增大,刺激血管感受器,进而引起头晕不适,长期高血压使脑血管发生重构,弹性减退,进一步影响脑部血流的正常调节,加重头晕的发生和持续,高盐饮食会导致水钠潴留,增加血容量,从而升高血压,加剧头晕机制的影响。
2.低血压引起的头晕:是因为血压过低时,脑部灌注不足,不能满足脑部正常代谢所需的血液供应,导致脑缺血缺氧,引发头晕,体质虚弱者本身血容量相对不足,更容易出现低血压时脑部灌注不足的情况,某些降压药物作用机制是扩张血管、减少血容量等,若使用不当导致血压过低,就会通过脑灌注不足的机制引发头晕。
四、诊断检查差异
1.高血压引起的头晕:需要监测血压,动态血压监测可更全面了解血压在不同时间段的变化情况,同时可能需要进行心脏超声、肾功能检查、眼底检查等,心脏超声可查看心脏结构和功能是否因高血压受损,肾功能检查能了解肾脏有无因高血压出现病变,眼底检查可观察眼底血管情况判断高血压对眼底的影响,有长期高血压病史者这些检查更需定期进行以评估病情。
2.低血压引起的头晕:要测量不同体位的血压,如卧位和立位血压,明确是否存在体位性低血压,还可能需要进行血常规检查,看是否存在贫血等导致低血压的因素,老年人进行血常规检查可排查是否有造血功能减退等情况引起低血压进而导致头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