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乳头状瘤怎么办
扁桃体乳头状瘤源于上皮,多由低危型HPV感染引起,好发于腭扁桃体等部位,各年龄段可发病,儿童及青少年多见。临床表现为多无症状或有咽部异物感等,体征是扁桃体有乳头状新生物。诊断靠体格检查和病理检查。治疗有手术和激光等方式,术后要注意相关事项并随访。预防要保持良好口腔卫生、避免接触危险因素。
一、定义与病因
扁桃体乳头状瘤是源于上皮的良性肿瘤,多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尤其与低危型HPV(如HPV-6、HPV-11型)关系密切,好发于腭扁桃体,也可见于舌扁桃体等部位,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儿童及青少年相对多见,男性发病略多于女性,常与口腔卫生不良、长期炎症刺激等因素有关。
二、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患者多无明显症状,部分可出现咽部异物感、咽干、咽痒、刺激性咳嗽等,若肿瘤较大可引起吞咽困难、呼吸不畅等。儿童患者可能因肿瘤影响进食、呼吸而出现相应的哭闹、拒食等表现。
2.体征:扁桃体表面可见乳头状或疣状新生物,色灰白或淡红,质软,常呈单个生长,有蒂或无蒂。
三、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通过间接喉镜或纤维喉镜检查,可见扁桃体部位的异常新生物,初步判断病变形态。
2.病理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需取新生物组织进行病理活检,显微镜下可见乳头结构,上皮过度角化,棘层肥厚,基底细胞增生等病理改变,可明确肿瘤性质及与HPV感染的关系。
四、治疗方式
1.手术治疗
适应证:一旦确诊,通常建议手术切除,尤其是肿瘤较大影响吞咽、呼吸或有恶变倾向时。对于儿童患者,需综合评估肿瘤大小、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等因素来决定手术时机。
手术方式:可采用扁桃体切除术(适用于肿瘤累及扁桃体者)或乳头状瘤摘除术(适用于瘤体较小、局限者)。手术需在良好的麻醉下进行,确保患者安全,减少术中出血等并发症。
2.激光治疗
原理:利用激光的高能量特性,使肿瘤组织汽化、碳化,达到去除肿瘤的目的。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相对较快等优点。对于较小的扁桃体乳头状瘤可考虑激光治疗,儿童患者使用激光治疗时需严格控制能量,避免对周围正常组织造成过度损伤。
注意事项:术后需注意保持口腔清洁,避免感染,密切观察创面恢复情况。
五、术后注意事项及随访
1.术后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术后要注意休息,饮食以温凉流质或半流质为主,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防止刺激手术创面引起疼痛、出血等。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的吞咽情况、呼吸情况及体温变化,若出现吞咽困难加重、呼吸急促、发热等异常情况需及时就医。
一般患者:术后也需注意口腔卫生,勤漱口,保持术区清洁,按医嘱适当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观察有无出血、疼痛等不适,若有异常及时复诊。
2.随访:术后需定期随访,一般建议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进行喉镜检查等,观察有无肿瘤复发。儿童患者随访时要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以及对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六、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口腔卫生: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尤其是儿童,家长要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减少口腔细菌、病毒滋生,降低HPV感染及炎症刺激的风险。
2.避免接触危险因素:尽量避免与HPV感染患者密切接触,注意个人卫生,不共用洗漱用品等。对于有长期扁桃体炎等炎症的患者,要积极治疗,控制炎症,减少对扁桃体的不良刺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