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是怎样引起的
中耳炎的发生与病原体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机体免疫力因素相关。病原体感染中细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引发,病毒感染是前驱因素;咽鼓管功能障碍包括儿童咽鼓管解剖结构短宽直及腺样体肥大致阻塞,还有气压变化如乘飞机、潜水致功能障碍;机体免疫力方面儿童因免疫系统未熟、营养不良易患,成人患全身性疾病或长期吸烟会降低免疫力增加发病几率
一、病原体感染
1.细菌感染
肺炎链球菌是儿童中耳炎常见的致病菌之一,可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感染。例如,在儿童群体中,由于其咽鼓管相对短、宽且直,鼻咽部的肺炎链球菌更容易经咽鼓管侵入中耳。另外,流感嗜血杆菌也是引发中耳炎的常见细菌,它可以在鼻咽部定植,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便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炎症。
金黄色葡萄球菌也可导致中耳炎,多在机体局部或全身免疫力降低时,经咽鼓管等途径进入中耳引起感染。
2.病毒感染
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常是中耳炎的前驱因素,如普通感冒病毒,包括鼻病毒等。病毒感染可引起咽鼓管黏膜肿胀,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使得中耳通气引流受阻,从而为细菌感染创造条件。例如,在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期间,儿童中耳炎的发生率会明显升高,因为病毒感染引发的咽鼓管炎症肿胀更易影响中耳的正常通气。
二、咽鼓管功能障碍
1.解剖结构因素
儿童的咽鼓管相较于成人短、宽且平直,这使得鼻咽部的病原体更容易沿着咽鼓管进入中耳。比如婴儿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内,咽鼓管的这种解剖特点更为明显,所以婴儿患中耳炎的概率相对较高。
腺样体肥大是儿童常见的引起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原因。腺样体位于鼻咽部,当腺样体肥大时,会阻塞咽鼓管咽口,影响中耳的通气和引流。例如,有腺样体肥大的儿童,其咽鼓管咽口被堵塞,中耳内的分泌物无法正常排出,容易引发中耳炎。
2.气压变化因素
乘坐飞机时,由于飞机起降时气压变化较大,中耳内外压力不平衡,容易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进而引发航空性中耳炎。比如在飞机下降过程中,外界气压逐渐升高,而中耳内气压相对较低,使得咽鼓管难以及时调节中耳与外界的压力平衡,从而引起中耳黏膜充血、肿胀等炎症反应。
潜水时也可能因水压变化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引发中耳炎。潜水时水压增加,若咽鼓管不能及时调节中耳压力,就会出现中耳内压力与外界水压不平衡的情况,导致中耳黏膜受损,引发炎症。
三、机体免疫力因素
1.儿童群体
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抵抗力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例如,婴幼儿从母体获得的抗体逐渐减少,而自身免疫系统尚不完善,对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抵御能力较差,所以儿童尤其是婴幼儿是中耳炎的高发人群。
营养不良的儿童,其机体免疫力也会下降,更容易发生中耳炎。因为营养不良会影响儿童身体的各项机能,包括免疫系统的功能,使得身体难以有效抵抗病原体的感染,从而增加了中耳炎的发病风险。
2.成人群体
成人若患有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等,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力,增加中耳炎的发病几率。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的抗感染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细菌等病原体的感染,当病原体经咽鼓管等途径进入中耳时,就更容易引发中耳炎。
长期吸烟的成人,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害呼吸道黏膜,影响呼吸道的防御功能,使得病原体更容易侵入中耳引发炎症。吸烟还会影响机体的免疫系统,降低机体的抵抗力,从而增加中耳炎的发病风险。



